您的当前位置: 抑郁性神经症 > 饮食调养

儿童音乐治疗之多维艺术符号,他们通过

图形符号维度展开根据叙事投射于直接的置换,更多发生在同一维度,音乐符号维度展开根据舞动,文字符号维度展开根据音乐、舞动、叙事,那么多种符号维度的多维展开,即多元智能的实践。

图形符号可以展开叙事,由图形符号讲故事,这里需要和绘画投射区分,不是投射出有什么心理问题,而是由这个符号讲出与这个涂鸦有关的故事,就是把图形符号转换成语言文字符号。

儿童通过对这些符号系统的表达,象征性地尝试控制对生活中强大、令人恐惧、不可控的物体的感受。这对他们的心理平衡很重要。符号系统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符号系统是怎么变换的。

符号系统的一维、二维、三维、四维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正规的教育制度中,有教学、教育总结。比如一个老师说,今天我们学完这篇课文,做出总结,一二三,写出来。

从文字课文总结出一二三,但这里面符号系统没有转换,它是文字符号系统的一个逻辑训练,没有符号系统转换。哪怕让孩子看完课文后,说出的一二三都是符号系统转换,从文字转换成了语言(一维)。

如果我们把一二三,让孩子画出一个结构图,这就从文字转换成了图形(二维)。如果把这个图形变成一棵真的圣诞树,每节课下课大家把一二三的标签贴上去,这就转换成三维的符号系统了。

三维的是立体的,三维立体的到底意义在哪儿?大脑里储存的任何一个东西都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比如说这里有一个数轴,用两点可以定位一个东西。但是在一个立方体里面,则需要三维定位。

当任何事情变成一个三维的东西时,大脑储存的记忆是最牢靠的,它不会发生记忆重叠现象。所以符号系统必须要从文字升到一维,再升到二维,最后升到三维,虽然看起来很笨,但它却遗忘得更慢。

它在大脑里面的定位是更准确的。大脑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大脑里的每一个区域都至少要通过三个空间定位才能定位住,是不可能用一个二维去定位的。所以我们力图把任何符号系统转换。

我们的教育制度里也有要学生学会总结,但是那个不叫符号系统,那个叫逻辑训练。把文字总结变成语言图形也是符号系统转换,图形变成一个实物也是符号系统转换。

我们把一首音乐的感受从听觉转换成绘画,这是符号系统转换,但这种转换仍然是平面的。然后我们再让孩子用一个橡皮泥来捏出他对这个音乐的感觉,就从二维变成三维了。

然后再让他把橡皮泥放到沙盘里去,放好多个,来这就丰富了。再用语言去表达这个沙盘里面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故事就形成了。这就等于一个孩子把一首音乐变成了一个小说。

这样的一个训练让孩子多次进行符号系统转换,他以后就会变得很熟练,很容易地便能把符号系统来回转换。

举个例子,精神分析里面有个比较难的概念,叫作神入,指的是咨询师可以用一种灵魂进入的状态去感受咨客,有点像一个心电感应的训练。

发明神入的人叫科胡特,是客体关系流派的,他曾在一本书里面用了很多篇幅来写神入,但所有讲精神分析的老师没有人能实操性地告诉你什么是神入。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么多页的文字仍然是一个符号系统,是文字,语言想变成一个实际操作的东西是很难的,因为你不知道作者当时写这个东西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就像《道德经》怎么变成一种修行与实操,那是秘而不宣的,你想知道就得拜到人家门下去,弟子里面一代代往下传。所以文字知识不转换成一个身体体验你永远不知道这个文字到底要说什么。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一个符号系统来回地转换。比如我们现在放一首音乐,然后让你由这个音乐编一个故事。

事实上,你们听到音乐编的故事可能跟这音乐无关,因为你们其实并没有做符号系统转换,我让你编故事你就开始编了个不知道从哪儿看来的故事,它不是真正由这个音乐引发的故事。

那么我们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由绘画画音乐,由画一小段音乐,到音乐片段越来越长,就能画出很丰富的图画。图画又可以变成立体的,把图画里的人物、景色用橡皮泥捏出来,就从二维变成三维了。

再放到沙盘里,一个情境就出来了,有情境就可以产生故事。然后再由这里编出故事,编完故事之后再去听音乐,在音乐中再听你编的故事,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才叫作符号系统转换。

这四个方法,每一次训练你都可以让孩子去做完这样一个过程,这样孩子训练出来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以后他会变得非常熟练地把不同维度的东西来回转换。

这里面符号系统转换还有治疗儿童神经症的作用,当一个儿童在生活中遇到他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比如他有焦虑或者恐惧抑郁的时候,孩子如果把这恐惧抑郁变成一种符号转换,实际上他就已经学会用象征替代性地解决自己的问题了。

比如说他恐惧,捏出来的就是一个恐惧的东西,放在沙盘里,通过故事来解释这个恐惧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在叙事中把它建构并且象征升华地解决了。

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直接去面对一个不可能解决的事情的,就比如老师经常训他,他觉得有点自卑,这件事情你想去改变环境来改变他,那是很难的,你要改变多少环境,教育制度、老师,父母去做大的改变也是很难的,基本上不大可能。

一个患有恐惧症的孩子做沙盘,每次做他都把人倒过来,头朝下放在沙盘上最高的地方。这个过程实际象征着他的恐惧,这已经达到符号系统转换了。

但光这样,只能达到治疗效果的一个,就是表达出来了,表达不能解决所有事情,只能部分解决,就像一个人压抑的时候说出来就好一些。

如果他用语言说不出来,用一个三维的东西表达出来了,也会好一些。但如果把表达出来的东西编成一个童话故事,这个就开始治疗了,因为他把自己放进童话故事里去了,象征性地解释了这个故事。

如果这时候再有一个老师来和他一起组合这个故事,故事里面治疗的因子就会添加进去。在和孩子一起编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能赋予这个小动物一个勇敢的品质,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品质便可以融进去了。

如果我们给这小孩一篇《灰太狼和喜羊羊》的故事,那么小孩是学到这个故事,而小孩创造一个自己的故事那是他学会了自己治疗自己的方法。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品质,一种是习得,一种是自我创立。

也就是说,我们这些训练方法本身也是儿童治疗的方法,也就是儿童的游戏治疗。用这些方法,一方面是训练小孩,一方面小孩如果有心理疾病,他实际上正在被治疗。

音乐符号还可以转换成舞动,其实儿童具有这种能力,比我们成人更容易。儿童看一幅绘画可以把它转换成舞蹈。

舞蹈又可以转换成音乐,各种符号系统之间互相转换,对于儿童来说是很容易的。保持这种不同符号系统之间的转换,就是在培养他的创造力。

文字符号可以展开成音乐、舞动、叙事。在金庸的小说里,一本剑谱隐藏在一个书法艺术里面,这就是不同符号系统的转换。剑是舞动,毛笔字是文字系统符号。其实我们中国人是很讲究这个的。

多种符号系统的多维展开,就是培养多元智能。在任何一个符号系统之间来回转换,这样小孩就能培养出联觉能力,就是他看到任何一个颜色就想到一个音乐,通过音乐就能想到舞动,又想到一幅画的画面。

像这样不断地进行多维转换,这个小孩的创造力就很好,就可以保持下来。我们的文字,就像是画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外国人说中国的文字是在训练左右大脑,因为它实际上就是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在同时工作,所以中国文字符号价值就在这儿。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ystl/1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