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个年轻人很急切地找到我,讲到母亲的情况。他的母亲两年前退休,和父亲一起离开生活多年的城市,到北京“投靠子女”。两口子到这里买了新房,退休金足够花,相关的医保也转至北京。按理说,这种衣食无忧并能和子女团聚的日子是他们一直盼望的。但他的母亲不久前突然觉得身体不适,难受起来头痛欲裂,急得子女们医院,挂最贵的特级专家号,能够做的医疗检查做了个遍,除了医保报销的部分,还花了不少钱。哪知折腾了一大圈,什么病也没有检查出来。母亲依旧难受,半个多月竟瘦了十多斤。全家人跟着担心,父亲更是寝食难安。
年轻人犯了难,不知下一步该怎样做。于是找我讨主意。
我先问他父母每天生活内容是什么?他说:三顿饭之外,看报,遛弯,看电视。我又问:你们常回家吗?他闷了一会儿,说:都忙,隔一个月回去看看,也就待上一小会儿。很多时候顾不上吃饭,单位里事太多。我说:这就对了。你的父母几十年上班,退休后本来就可能不适应。现在又到了北京,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说是投靠子女,但你们都忙,根本顾不上他们。老两口自然会感觉寂寞。
我建议他,一是将工作节奏安排好,抽时间多陪陪父母;二是陪母亲看看心理门诊,有可能是更年期抑郁症。
前两天他告诉我,医生看了,母亲是轻度抑郁症。吃药的同时也对生活内容进行了调整,和父亲一起参加社区组织的体育和文娱活动。他和妹妹现在至少一周回去一次,陪父母说说话吃顿饭。母亲头痛的症状已经消失,心情也好多了。
几天前我在晨练时,还听到附近小区一位七十岁老人的自杀。
据说老人生活境况相当不错,每月有两千元退休金,子女工作虽说很忙,但都孝顺。不但每月另给几百元钱生活费,还准备请专人照顾。岂料保姆还未开始“上班”,备感孤独的老人竟先走了。听她的邻居说,老人几年前就患上了抑郁症,时轻时重。但谁也没想到她会走出这一步。
这是说的退休的人,据我所知,年轻人患抑郁症的也不少。
一个女孩出身名校,外企白领,有房有车,但十年前患了抑郁症。
在以后的生活里,一直就在忍受痛苦和放弃生命的矛盾中挣扎着,曾经的梦想夏花一般短暂绽开又泯灭。“坚持”是她对自己和别人说的最多的字眼,因为只有这个信念才让她活下来。
发病的时候,莫名其妙的沮丧、孤独、脆弱、厌食、浑身无力、失眠,全身不适甚至皮肤过敏,头像沉重的石头压迫着空空的脑袋,无力集中精神做任何想做或必须做的,哪怕原来很感兴趣的事。躺着是唯一能做的,无论睁眼还是闭眼。这对常人来说惬意的休息方式,对她来说却与死无异。
这个女孩决定查出病因。医院的内科诊室,五脏六腑翻了个遍,没有查出任何具体的病因。又胡乱吃了不知多少种药物,身体也没有任何起色。在反反复复的折磨与求医弯路后,终于找到一位心理疾病专家,被确诊为抑郁症,并最终得到了救治。
这个女孩把自己的患病经历公开在网上,希望引起社会对抑郁症患者这一弱势群体更大的治白癜风有什么偏方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