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抑郁性神经症 > 预防治疗

为啥现在抑郁的孩子那么多对比揭开真相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快乐”了。

年月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联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

看到这样的数据,很多家长不淡定了: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反而越来越“抑郁”呢?

事实上,导致青少年抑郁高发的因素有很多。

尤其随着时代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发生变化,固然孩子们成长从不缺乏物质资源,但精神压力却正在变得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起来。

为什么得抑郁症的孩子越来越多?

1.“功利性”的教育模式

在现代社会中,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娃“出人头地”,将来找个好工作,成为“高端人才”。

而在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模式中,家长往往会不断给孩子报名辅导班,增加学习压力,生怕自家娃一不小心落后于人,即便孩子情绪越来越消极,也在所不惜。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生性是活泼好动,是“贪玩”的,学习压力过高,对他们心理健康是种极大的伤害。

我同事小林家的孩子刚上六年级,“双减政策”还没出台的时候,小林一共给娃报了个辅导班,孩子下课后马不停蹄就要去接受辅导,回到家里写作业到半夜更是常态。

很难想象明明只是一名六年级的孩子,却要承担如此之大的课业压力,长久处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一直处在压抑状态。

2.生理结构与环境的冲突

在人的大脑中,负责情感感知的杏仁核,大约15岁时就会发育成熟,而负责情绪控制的前额皮质,一直到25岁时才会渐趋完善。

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在情绪感知方面非常敏感,但在情绪控制上却十分“无能”,这是由于其生理结构发育不成熟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尤其当孩子步入青春期后,往往会开始在意自己的“成人角色”,有很强的自尊心,而过去孩子们排解这种情绪的方式有很多,如今的孩子们却被“禁锢”在城市环境里,情绪往往被压抑。

于是在生理结构与外部环境的矛盾下,孩子们出现抑郁的概率自然会更高。

.现在的孩子太“幸福”

虽然经济进步,物质资源富足是好事,但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育来说,其实少了很多锻炼的机会。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过去生活条件差,孩子们从小就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久而久之,习以为常,“抗打击”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即便是真的遇到一些困难,也会想办法解决,而非被压力击垮。

而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们,名副其实成长在“蜜罐”里,但也恰恰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从小经历的挫折太少,换句话说就是“没吃过苦”。

于是等长大后,面临着父母的高压教育、越来越大的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中的失利时,很难接受陡然增加的心理压力,自然会更容易导致抑郁。

防止孩子抑郁,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要留心孩子的精神状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在患上抑郁症前,往往会在精神状态上有一些外在表现。

我们在与孩子相处时,一定要留心孩子的精神状态,观察孩子是否意志消沉、对生活失去希望、精神萎靡等等。

如果孩子精神状态骤变,或者负面情绪持续2周及以上时间时,一定要积极开导,及时带孩子就诊,以防万一。

其次,切忌给孩子太大的学业压力。

有些家长在亲身体会到生活不易后,生怕孩子小时候不努力,长大以后“吃生活的苦”,于是一味地给娃增加学业压力。

然而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很容易会让其“撑不住”,早早出现抑郁情绪,得不偿失。

其实有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低一些,让孩子把紧绷的弦放松,反而可以取得好的结果。

最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青少年抑郁症高发,家庭教育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如果父母习惯了贬低、嘲讽、控制孩子,处于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很容易变得抑郁。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维护好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注意自身的教育方式,多鼓励、陪伴孩子,保持一种良性的亲子相处模式。

结语:

孩子身体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

在“每5个孩子,就有1个孩子抑郁”的当下,我们一定要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重视起来,千万不要等悲剧发生以后,再追悔莫及。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患上抑郁症的孩子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yfzl/148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