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抑郁性神经症 > 预防治疗

神TM的产后抑郁

1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4月24日,河南洛阳。

凌晨,有家长带6个月医院就诊。

医院告知家属,先去抢救室做核酸,当时抢救室里没有病人,但护士不给开门,叫门1小时后,这名护士才从里面出来。

医院工作人员称情况属实,因值班护士刚生产完,或产后抑郁,暂时停职。

新闻本身很简短,但是解读出的信息量却极大。

“不管看什么病,先做核酸。”

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医院统一指令,医院默契配合的不成文的“文件规定”。

早在此前,网上就医院死规定做核酸的案例。

“孩子发高烧了,先给孩子检查,检查完了再做核酸检测,成吗?”

“不行,医院有规定。”

凌晨深夜,6个月大的孩子突发高烧,哪个家长不得急疯?

无核酸不看病,做核酸敲门一小时没人开门。

这医院工作人员,就变成了家属无理医闹。

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规定有通情达理之说。

核酸检测原本应该是一道保障,怎么到了今日,演变成了一道门槛?

2

事情发生了,原本就叫人气愤,医院官方的神回复,更是让我觉得无语。

——神TM的产后抑郁!

第一,假如这个不开门的护士,真的是产后抑郁。

那么失责,医院。

凌晨深夜,医院让一个刚生产完的护士值班守夜,医院对本院职工的人文关怀在哪里?

家属敲了一个小时的门,没人开门,说明值班的只有这一个女护士。

我常说过,医患纠纷的问题,其实双方都是受害者。

医院压榨职工,职工心有怒火,院长和领导不用每天面对患者,然后就是医生护士每天憋着火跟患者家属打交道。

上面的人喝茶看报闲聊扯淡,下面的人争执拉扯喋喋不休。

女护士的职业素养当然有问题,医院的人性化管理方式,难道就没有问题?

第二,女护士并没有产后抑郁,医院只是拿“产后抑郁”来开脱找借口。

那么该骂的,医院。

原本社会群体之间的偏见和隔阂,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医院这么一个神回复,让公众对于“产后抑郁”的有色眼镜,又加深了几分。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休想搬动。”

从滴滴司机被杀案、到南昌红谷滩当街杀人事件、以及百香果女孩案。

这些无辜遇害的受害者,都不幸被杀了,然后这些凶手的家属,还都搬出了“行凶者疑似精神病患者的”借口。

——精神病你妈!

杀人之前都是正常人,杀人之后都是精神病。

每次都扛出来精神病的帽子,这会产生什么恶劣影响?

会让全民恐惧“精神病患者”,大家会觉得,精神病都是杀人狂。

比起精神病,另外一个好使的“借口”,就是“抑郁症”。

产后抑郁、青少年抑郁、孤独患者抑郁、留守儿童抑郁...

凡是种种情绪不好的“异类”人士,统统都归责于“抑郁症”。

“离他远点,他是精神病;别和他说话,他是抑郁症。”

你们找了一口万年好使的锅,结果却不知道,这口锅盖下来的时候,会砸死多少无辜的人。

3

事情既然出了,那么值班的护士肯定有失职,医院也肯定有失责。

“错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你就大大方方的道歉认错,就说是值班护士职业素养欠缺,医院管理不完善,深刻反思,自纠自查。

——哪怕你是搬出这一套亘古不变的官方道歉词,我都算作你是“诚恳道歉”了。

为什么一定要后面补出一句“该职工产后抑郁”?

这个锅甩的,其心可诛。

职场上歧视女性员工,社会上偏见抑郁症患者,这些不成文的隐形“规则”,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吗?

就是这种没脑子的神逻辑回复,才会让不明真相的公众形成一种思维惯式的错觉。

“别招适龄将婚的三十岁女职工,远离那些抑郁症患者。”

每年那么多的孕妇产后抑郁自杀了,每年那么多的抑郁症患者自杀了,我们与“抑郁症”的抗争,原本就是一条崎岖之路。

结果还总有一群鬣狗,嫌这火烧得不够旺不够大,偏要继续往里面添加柴火。

“不求你雪中送炭,但不要雪上加霜。”

4

医院偷换婴儿,驻马店计生站假出生证,医院产后抑郁症背锅。

医院体系,是不是该严厉地自上而下好好整顿一番了?

职工失职,医院失责;医院失责,便是卫健委失察。

怎么到了最后,就一口“产后抑郁”的大锅,扣到一个女护士的头上了?

这么大一口锅,一个“产后抑郁”的女护士一人就能背得动?

刚生娃孩子的女人和那些抑郁症患者,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yfzl/137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