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忧郁症是十分常见的抑郁症,在临床上,老年忧郁症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老年阶段首次发病的忧郁症;另一种是在青壮年就有过忧郁发作,到老年,又再次复发的抑郁症。
心理专家表示,其中有一部分有抑郁情绪的老人是由于长期独居的孤独感引起,而社会、子女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忽视,老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不了解,也使得老年人遭遇心理危机,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A案例:父亲一夜间成了“暴老头”
张萍(化名)向心理“自从去年我母亲去世后,70多岁的父亲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一下子成了‘暴怒老头’,总是蛮不讲理、无理取闹”。张萍说,我们能理解母亲逝世对父亲的打击,但父亲越来越专横的脾气让人很崩溃,“菜稍微有点儿咸,他就说‘你要吃死我吗’,到家稍微晚几分钟,他也会大发脾气,说我要把他赶到敬老院”。
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张萍每天都要在全力工作、照顾父亲和培养孩子之间疲于奔命,父亲的暴脾气简直让她雪上加霜。张萍一边流泪一边表示,有时实在忍受不了这样的父亲,更不明白为什么一夜之间,原本知书达理的父亲变成了现在这样。
心理咨询师发现,张萍父亲脾气的巨大转变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点。“我母亲刚过世的时候,父亲有一次在悲痛之中把我们刚刚做好的饭菜全部摔到了地上,也就从那一次起,父亲的脾气开始急转直下,越来越差。”原来,这一次“言语交锋”中张萍和妹妹一气之下说了很多对父亲的攻击性语言:“你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太不可理喻了!”“你脾气也太坏了!”“我们没法和你相处!”……
对于经常发怒的改变,张萍的父亲面对心理咨询师的开导说:“老伴走了以后我太不适应了,觉得孤单,有话没处说,总想发脾气,后来连儿女们也说我脾气暴躁,嫌弃我,我就索性破罐破摔,他们爱怎么着,随便。”
专家:儿女刺激性语言加剧了老人负面行为
盐城市世纪阳光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怀礼表示,有很多子女打电话来“投诉”父母,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父母其实是心理生病了。
情绪波动大而且不能控制是老年抑郁情绪的一个重要表现。通常人们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的,一旦他人把我们归入某类范围,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形成自我概念,而且这种话语的力量与说话者的重要性、亲密性和权威性成正比,这就是社会学理论中的符号互动理论,又被称作相互作用理论。
从张萍和父亲的冲突可以看出,老人经常被儿女说成是“暴怒老头”,儿女的刺激性言语对老人伤害很大,并加剧了老人的坏脾气,是子女们在无形中将父亲和“暴怒”捆绑得越来越紧了。类似信息的不断累积和强化,就会让老人在自我观念上产生否定性认识,反映在行为上,就表现为生活中的愈发古怪和难以相处。
因此,在与老人相处中,要尽量避免使用那些让老年人产生自我否定性认知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在人们的鼓励中,多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以缓解因孤独带来的抑郁情绪。
B案例:“没法说‘不’的日子活受罪”
虽然69岁的陈阿姨现在已完全从抑郁的阴霾中走出,但两年前自杀时留在腕间的刀疤仍然清晰可见。“当时就感觉自己活得特别没意思,跟任何人都没法说‘不’的日子简直活受罪,因为坐在轮椅上动不了,就所有人都得感激,有委屈自己得忍着,有人说不好听的话得受着,每天活得特没尊严”,陈阿姨回忆说。
让老人一下子丧失生活意义的源头是突发脑溢血带来的后遗症。67岁那年,一辈子精神干练的陈阿姨一下子半身不遂,腰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为了起居方便,长发剪成了平头,如果没有人帮助,整天都得躺在床上度过,吃喝拉撒全成了问题。
因为儿子一家工作很忙,原本经济并不富裕的陈阿姨只能请保姆到家里照顾。“我和老伴俩人的退休金一共才三千多,雇保姆就花去两千多”,陈阿姨说,除了日子过得紧巴之外,一切还得看保姆脸色。有一次保姆中午刚午睡,她突然想大便,老伴有事不在家,可她不管用多大声音,保姆就是叫不醒,一开始她还使劲憋着,最后忍不住了拉了一床。保姆发现后,嘴里一直抱怨,对她还连推带捏,动作很粗鲁。“我知道,谁遇上这种事都会嫌弃”,陈阿姨说。
那一段时间里,陈阿姨天天在床上看着对面墙上的钟表滴答滴答,感觉孤独和无助就像一把刀,每天都一刀一刀划在她心里。“短短一个月时间,我的黑头发就全变白了,再加上剪了平头,不熟悉的人从外表甚至看不出我的性别”,陈阿姨指着生病前后的照片对比说,人的精气神儿好像一下子全没了,家里乱得一团糟也无能为力,她完全不能支配自己。
一天早晨,陈阿姨起床后大哭了一场,虽然太阳还是照常升起,但她却总觉得世界上所有人都抛弃了她,趁老伴散步、保姆买菜的间隙,她拿起水果刀在手腕上割下。好在老伴发现及时,医院。
专家:挚爱亲朋对老人至关重要
张怀礼表示,由于各类激素水平下降,人到了老年后就进入了生理丧失期,胺类物质丧失本身就会导致抑郁,脑灰质、脑白质衰退会导致帕金森、老年痴呆症等,小脑萎缩会导致语言、行动退化……这就像少年的青春期一样,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应该对这个客观现实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此外,老人的心理平衡有3个支撑点:社会角色、挚爱亲人和生理健康。社会角色在退休后逐渐隐退,生理健康和挚爱亲人就对老人至关重要,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老人心理的彻底崩塌。对于身体上失能的老人来讲,一方面家人的细心照料和关心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还应该让老人找到自我存在感和生活的意义,比如对陈阿姨,可以在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定期给她送去手工制作,她用双手制作出一个个造型,会让她找到成就感。最终经过长时间地疏导和沟通,陈阿姨现在已经能够乐观地面对生活。
什么是白癜风图片北京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