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掐人中”,这句话在人晕倒的时候用的最多。位置:鼻子下面上唇正中央的那条沟。人中,又名水沟,位于鼻柱下,属于督脉,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具有醒神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神、解痉通脉等功用,历来被作为急救首选之要穴应用于临床。针刺人中穴不仅治疗一些急重病症疗效确切,而且对于血管性痴呆、抑郁、失眠等慢性精神神志类病症也有效。然而,不同的研究者对人中穴的针刺操作手法可能存在着量学差异,甚至没有提到具体的操作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疗效评价、经验的总结和传承,降低了人中穴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二)主治疾病
昏迷,晕厥,暑病,癫狂,臆语,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遍身水肿,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三)功能作用
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人中穴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当人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时,医者用食、中两指端置于拇指面,以增强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行强刺激。以每分钟20-40次为宜,可使患者很快苏醒。
(四)急救作用
历代医家认为,人中穴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手指掐或针刺该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可以用于治中暑、昏迷、晕厥、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低血压、休克、一氧化碳中毒等。为什么刺激人中会出现一定的急救作用呢?
其一,刺激人中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血压是主要生命指征之一,任何原因造成的血压过低都会危及生命,在危急情况下,提高血压可以保证各脏器的血液供应,维持生命活动。研究表明,节律性刺激、边续弱刺激或边续强刺激人中易能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其二,刺激人中对另一主要生命指征呼吸活动也有影响,边续弱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兴奋,边续强刺激可引起持续性吸气抑制,适当的节律性刺激则有利于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进行。
虽然刺激人中对血压和呼吸这两个重要的生命指征都有影响,但对呼吸的影响并非都有利。例如,连续刺激引起的吸气兴奋和吸气抑制导致呼吸活动暂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不同的刺激手法对呼吸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在充分发挥升高血压作用的同时,要注意避免对呼吸活动的不利影响,研究表明,适当的节律性刺激最为合适,可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每分钟掐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持续0.5-1秒。
此外,掐人中或针刺人中只是一种简便的应急急救措施,医院联系,进一步抢救,以免延误病情。
(五)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中暑加委中穴、尺泽穴,溺水窒息加会阴穴,癫狂加内关穴,癔病发作加合谷穴透劳宫穴;配上星穴、风府穴治鼻流清涕;配委中穴(泻法)治急性腰扭伤;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六)临床应用
1针刺人中穴在急症中的应用
休克是临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在及时进行西医对症处理等基础上针刺人中穴,具有升压作用快、复苏时间短等优势。如对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大量补充血容量的情况下,急刺水沟穴,强刺激,其升压效果及苏醒神志作用可提前15~30min或更长。采用重雀啄手法针刺人中穴配合电针,治疗后15min即可明显提升休克患者血压,减慢心率,特别是在休克复苏早期(前30min)效果明显。先用重雀啄手法针刺水沟穴1min,向上斜刺8~20mm,其后采用电针刺激,留针1h出针,30min前为单纯针刺治疗,30min后予西医常规治疗,其即刻升压起效时间较单纯西药治疗提前。
惊厥临床上针刺人中穴治疗的惊厥主要是小儿高热所致的惊厥,配合针刺涌泉穴等或药物可达到理想的控制作用。直刺人中穴,并提插捻转,如1min后未止,以同样手法针刺涌泉穴,绝大部分患儿在1min内惊厥得到控制;配合口服清热熄风中药可有效控制复发。5%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配合针刺人中2min左右可使抽搐停止。以水沟穴为主的针刺结合药物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也表明此法具有奏效快、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优势,水沟穴要求直刺,进针快、强刺激,并提插捻转直至抽搐停止,捻针频率为20~30r/min。也有研究者针刺涌泉水沟控制肝性脑病惊厥,水沟针刺方法是向上斜刺10mm,强刺激,行针1~3min。
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穴或人中与其他穴位组合可治疗急性腰扭伤。人中穴沿鼻中隔方向进针0.5寸,行重捻转泻法,使针处明显痛胀感;持续施术3~5min后留针30min,每隔5~10min运针1次,疗效满意。用1寸针快速刺入人中穴,°旋转捻针3~5次,留针30min,配合软组织松解手法,并在留针同时令患者活动腰部,效果明显。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针刺人中穴效果明显优于针刺委中穴。另有先泻双侧委中穴,起针后再用1寸毫针刺泻人中穴,得气后,嘱患者慢慢活动腰部取效。针刺人中、后溪穴为主治疗急性腰扭伤,均采用强刺激,以患者感到较强的酸、胀、麻感为佳,留针15~30min,每5分钟行针1次;亦有人中穴斜刺0.5寸许,不提插不捻转收效亦佳。
2中风及其合并症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肯定,人中穴是治疗该病的常用主穴之一。以人中、百会为主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中风及后遗症较普通针刺有效率高,向上针刺人中穴,待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法(一般用泻法,体弱超过1年者用补法)强刺激,使患者流泪。针刺人中配合金津、玉液、通里、廉泉治疗中风失语,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呈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为度,效果理想、以百会、神庭、人中为主穴治疗脑梗塞后痴呆,针刺诸穴得气后行捻转补泻手法,能明显促进脑梗塞的智力恢复。针刺八脉交会穴,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雀啄泻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有效治疗中风后抑郁。人中穴也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三大主穴之一,均要求向鼻中隔下斜刺0.3~0.5寸,行雀啄泻法,使眼球流泪或湿润,治疗卒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中风后假球麻痹等效果颇佳。
3精神神志类病症
水沟穴快速提插法为主结合心理疗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人中穴以28号1寸毫针向鼻根部斜刺0.5寸,行快速提插,频率约40次/min,持续约1~2min,至患者双眼红润流泪,行针期间嘱病人大声哭喊尽情宣泄郁闷;此法每6天1次,病情重者可4天1次;间歇期内用体针治疗。电针内关、人中、承浆穴辅助治疗强迫症,还能有效减轻由氟西汀引起的副反应。针刺人中穴为主对突发性癔病效果显著,用28号1寸毫针强刺激人中穴,共治疗86例,3min内痊愈45例,3min不效者,加双侧合谷、太冲、内关。斜向上针刺人中穴,行捻转泻法,强刺激1~3min,同时嘱患者睁眼、说话,留针30min,中间行针3次,治疗癔病性晕厥18例,均在30min内治愈。以人中穴与四关穴为主针刺治疗癔病性昏厥,人中穴向上斜刺0.5~1寸,强刺激,留针15~20min,每4~5分钟行针1次,有效率达90%。人中、内关(双)、百会为主穴,人中穴针尖朝向鼻中隔,斜向上刺0.5~1寸,行雀啄针法,眼眶湿润为度,治疗癔病性失语15例全部有效。人中穴向上斜刺0.2~0.3寸,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min,每5min行针1次,每日1次,共20次;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均有改善,与百会、神门联用更佳。醒脑开窍针刺法对VD也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心理疗法对于改善睡眠具有协同作用。针刺人中穴时嘱患者全身放松,针尖略向上斜刺,根据气郁证病情之轻重,调整针刺力度、刺激量分别行轻开:行轻度雀啄手法,可见患者眼睛湿润,中开:行雀啄捻转手法,令患者小声啜泣,眼泪流出,重开:采用较大幅度捻转雀啄手法,令患者放声恸哭,眼泪外溢。针刺人中、太冲等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颇佳。痫症发作期取人中穴,用30号1.5寸针稍向上斜刺0.5寸,用捻转泻法,间歇期针刺百会、长强穴经5~8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达88.5%。
4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属于中医“眩晕”范畴,针刺人中、涌泉穴加口服全天麻胶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人中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留针30min,中间行手法1次,总有效率达95.00%。人中穴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0.35mm×40mm毫针,快速向鼻中隔下斜刺12mm左右,施雀啄泻法至眼球湿润为度;留针30min,5min行针1次,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