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由于生理、生理的变化,加之老人在退休后会寂寞及产生无力感,加上收入骤减、体力渐渐不支、健康出现问题及老友一个个去世,老年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减弱,任何应激状态都容易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高达10%-15%。可见患老年抑郁症的大有人在。女性患病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但老年抑郁症的患者有时患病多年,程度很重甚至数次自杀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其原因在于社会对该病的识别率低。
老年抑郁症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精神方面:性格孤僻,意志消沉,沉默寡言,动作迟缓,不愿活动,步履变小。
二是思维方面:思维内容贫乏、迟缓;忧郁悲观,焦虑不安;紧张、绝望,觉得活着没意思,因厌世而产生自杀的念头。
三是情绪方面:终日愁眉苦脸,情绪低落,悲痛、哀伤、有空虚感,觉得做什么都没兴趣,坐卧不安;人际关系冷淡,失去原来的爱好,脑力和体力下降,能力减低。
四是躯体症状: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比年轻患者更多也更严重的躯体症状,其中包括:1.严重失眠。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可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即所谓的“睡眠感丧失”),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2.便秘。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3.心血管异常。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4.无名疼痛。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在出现失眠、便秘、心悸等躯体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诸如头痛、心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而且患者也说不准。患者服止痛药无济于事,但服用抗抑郁药疼痛又会缓解、消失。5、其它症状: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可能有周身乏力,没精打采,耳鸣目眩,肢体麻木,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阳痿、性欲减退;胸闷、喉紧、胃痛,自疑患有多种疾病,常呻吟叹气或大喊大叫等(注:以上症状,不一定都完全具备,就是只出现上述某些迹象时,在能排除了其他症病时,就要考虑患本病的可能)。
老年抑郁症的防治
防治措施:(1)本病常因受精神刺激或躯体原发病疼痛诱发,故对病人要多给安慰、劝解、疏导和鼓励,帮助其解除精神压力负担;生活上热情照顾,积极治疗其原有病症。(2)老年抑郁症常会厌世轻生,要多加监护,严防其自杀。(3)鼓励病人多参加文体活动,多听音乐等;减少卧床时间,多交朋友,常谈心互助。(4)尽力保持家庭和谐气氛,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支持,谅解病人。(5)医院检查、诊断、治疗。
老年抑郁症如不进行治疗,会越来越严重。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辅助心理治疗。调查显示仅仅有10%~4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接受了正规的药物治疗。目前的抗抑郁药起效较慢,一般要服用2周后症状才有所改善,有的要8周才能取得临床功效,在症状完全缓解后仍需维持治疗至少6~12个月,其目的是预防复发。患者及家属常抱侥幸心理不坚持服药巩固治疗,大约12%~24%的病人会复发。心理辅导一般应由专门的医务人员或心理医生进行,同时家属要积极配合,主要是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给病人安慰、劝解、疏导和鼓励,帮助其解除精神压力负担,提高他们的理解程度和适应能力。
还有一点需要高度重视,老年抑郁症自杀的危险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抑郁症自杀率约15%,老年抑郁症高达25%,因此,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要多加监护,严防其自杀。
预防老年抑郁症要从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着手进行。老年人要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多学新知识,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文体活动,多交朋友,还要学会倾诉,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要向子女或朋友诉说。作为子女,要尽力保持家庭和谐气氛,家庭成员间要多关心、支持,要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多和父母聊天,给予老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无用感,全社会应该重视和尊重老年人,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