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但并不意味着能完全治疗最淡的墨水也能胜过最强的记忆,在开卷开笔的同时可能让人忽然明白很多道理。但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读书读的再怎样好,不行动,只能被看成是书呆子似的纸上谈兵。读书的确能明理,但是行动依然是考验真理的唯一。我曾经碰到一位同行,他是这样对我的团体治疗成员说:“我就是得了不治之症,然后我看了一本《少有人走的路》,建议你去看这本书。我得到了很多启发。”成员问:“是关于什么的内容?”他回答:“我不告诉你,你自己看了就知道了,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我可以开讲座。”针对其他心理有“情况”的团体成员,肆意卖弄自己的知识,以一种权威的优越感,想要影响他人对他的崇拜。一种外强却又内弱的虚张声势之感,我也明白这样的情况产生的原因。理解后只能报以微笑。这是他的信念,毕竟在得了不治之症后,活着的信念有那些真理陪伴,后面的人生应该不空虚。强大的信念才是支持他的勇气,但他为什么做不好咨询师的原因,就在于过度解读了心理学的力量和权威,作为一种偶像崇拜,吸引周边能量场弱的人向他靠拢。共情才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首要,而不是个人崇拜。真正的疏通,需要行动读书,的确可以舒缓抑郁症和各种心理疾病,就像开篇里写的那样,读书是为了明理。但是真正的疏通,需要行动。以荣格的动力心理学为案例,荣格认为心灵能量来自外界或身体,但是,一旦外界能量转换成为心灵能量,就由心灵来决定其使用,我们的感官不断地从外界接受能量,每个心理系统也会从身体接受能量,它们会使得心灵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借用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理来解释心理,就像是能量在心理结构中可以转移,并且可以把某一结构的部分特征也转换过去。心理能量有着前行和退行的两种流动方式!前行的是有意识地适应外界的方向,努力与环境保持一致;退行的是潜意识地满足内在要求,以产生新的机能以适应现实。无论哪一种,都需要人的行动,而非空想。记得看过一部关于心理医生的电影,当他带他的团体成员走出咨询室,来到吵闹的大街上时,所有的成员都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也许他们也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有意的真理,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会在那样的情况下,站在吵闹的交通枢纽中心,面对周边一团乱麻的汽车鸣笛(赶他们离开),闯红灯,非法站立街头中央,阻塞交通,也许人生并不如书本上编写的那么美好,会有突然的插曲打乱原本顺利成章的幸福,但是没有一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明白,什么是活在当下的切切实实之感。除了行动!行动才能明白真理的力量。游戏室里有一个两人游戏的划圆板竞技游戏,两人各占一头,将桌中的圆板压住滑向对方的进口,在滑来滑去的过程中,不断撞击划过来的圆板,从而改变它的行驶轨迹。书籍,就像是改变它轨迹的一种思想,但是,拿着滑板的手去行动才是真正改变它轨迹的力量。开卷有益,行动才是真理。#今日话题你读过哪些对你有启发或帮助的书?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hbyx/10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