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临床常见的一种疑难病,它属于中医里面的说法,一般认为西医里所说的抑郁症是属于郁证的,它们的症状相符合。郁证有积、滞、蕴结等含义,郁证的临床表现很复杂,广义的说,就是泛指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而引起的脏腑功能不和,从而导致多种病理产物的滞塞和郁结之证。郁证大多会出现在中青年身上,其中又以女性居多,临床上表现的症状包括心情抑郁、膨脘痞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欲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
关于郁征的主要临床表现.在古代的书籍中已有提及,如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提出了“脏躁”及“妇人咽中如有炙”等证,其实就是郁证的症状,而关于此病所概述的治法方药一直沿用至今。元代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开始把郁证作为一个独立病征来进行了论述,首创“六郁”之说,就是指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其中又以气郁为先,认为先有气郁然后才有其他诸郁的形成,朱丹溪还创立了越鞠丸来治疗诸郁。气郁大多是因为情志不畅、气机失调而造成的。郁证的初期病在肝脾,时间久了就影响到心神。肝主疏泄,如果气郁愤怒.长期情志不畅,精神紧张就容易气机瘀滞;脾主运化,关联气机升降,倘若所愿不遂,思虑过度,使脾气郁结,影响运化。肝郁化火,脾郁痰生。痰火互结,就容易扰心神,影响神志。郁证的种种症状也就出现了。
现代对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在出现郁证的临床表现时,运用中医对郁证的证冶方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郁证主要是因为气郁、痰湿、心神失养而导致的,因此在治疗时要注意标本兼顾、辨证施治,要以理气化痰、清热安神为主。安神温胆汤方中的药物具有化痰、安神、散郁等功能,因此在治疗郁症方面有良好效果。安神温胆汤在安神温胆丸的配方上有所加减,但与安神温胆丸一样具有和胃化痰、安神定志的作用。在治疗时还可以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加味,例如如果病人还有肠腑热结、大便干燥的情况,就可以加入酒大黄来通便泻热。
在治疗郁证的时候,不仅要用药,还要做一些思想工作,多劝解、开导郁症患者。因为郁证主要病机就是气机不扬,所以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是很重要的,通过疏导,使得病人控制情绪,从而心神宁详。用安神温胆汤治疗郁证时,一般10天能够见效,症状有所缓解,要想治愈则要更长的时间。需要连服30天,有的甚至需要60天,症状最轻的患者仅服用15天。要坚持眼药,待病情稳定无任何症状后再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