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抑郁性神经症 > 预防治疗

秋季养生谈一

秋季指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值收获的季节。秋季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气温开始下降,但“秋老虎”的气势仍可嚣张,多呈昼热夜凉之气候,气候寒热多变,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夏长”到“秋收”有相应的改变,因此秋季养生离不开“收养”这一原则,并在情志、起居、运动、饮食、防病保健诸方面而体现出来。一、情志养生深秋草木凋零、万物萧条,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引起凄凉、垂暮之感,产生抑郁、烦躁等情绪变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了秋天情志调养的具体原则,即“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因此秋季情志调养,要尽可能避免或消除季节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在秋高气爽之日,人们可登高望远,或野外郊游,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秋收的喜悦,这可使心情开朗,情志得之调养。二、起居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也就是说秋季应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之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展,所以在秋季人们应在晚上9点入睡,早上5-6点左右起床,以顺应“收养”之道。同时,民间有“春捂秋冻”之说,但秋冷要掌握好度,随着秋天的逐渐变凉,人们的衣被要逐渐加,即不要捂得太严,以免汗出过多易伤精耗液,又不能一味地挨冻,以免造成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三、运动养生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养生的好时期。由于自然环境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需要收敛内养,故运动养生也应顺应这一原则。此时人们可选择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木兰拳、体操等运动。秋高气爽,景色宜人,人们在秋季可选择登山畅游,既可健身,游客观赏美景,实在不失为一种好的运动和养生方式。有资料证明,在登山运动时,即可呼吸到高浓度的负氧离子以达到“洗肺”的作用,又可改善心脑血管的供血量,同时还能锻炼人体的下肢肌肉及全身协调功能。但须提醒的是,在登山前要先了解好游览线路,带好必备的衣物以早晚御寒,对于中老年人,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带好必备的药物,以防在登山过程中发生意外。除此之外,也可采用一些穴位按摩来达到秋季养生之目的。1.按摩“神门”穴神门穴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尺侧腕屈肌肌腱的桡侧缘。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摩神门穴次,早晚各一次。神门穴为心经的腧穴,按摩此穴有治疗胸闷、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癫狂等症,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性神经症,癫痫,更年期综合征等。2.按摩“手三里”穴手三里穴在前臂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具体方法是用手指按摩手三里穴80-次,早晚各一次。手三里穴为大肠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按摩此穴有润化脾燥,生发脾气,调节肠胃功能等作用,对腹痛,腹泻等症效果明显,同时对上肢不遂,手臂疼痛,肘挛不伸,齿痛颊肿等症有治疗作用。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类,中风后遗症和肩周炎等病。3.按摩“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具体方法是用手指按摩曲池穴80-次,早晚各一次。曲池穴为大肠经的合穴,具有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之作用。对热病,头痛,眩晕,腹痛,吐泻,瘰疬,上肢不遂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曲池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曲池穴对冠心病、房性早搏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可使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的作用。四、防病保健深秋之后,天气开始转凉,此时心脑血管开始收缩,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需注意保暖,饮食有节,避免症状加重。同时要按时服药,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人群要经常测量血压,根据血压的情况及时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对于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的人群要随身携带一些急救药品,在出现头晕头痛,心慌胸闷等症状时及时服药以防不测。进入秋季后,婴幼儿易患秋季腹泻,一旦发生,要早起隔离并积极治疗,防止传染。(艾草)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急性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yfzl/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