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歌星张国荣在自杀前写下遗书:“Depression。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
遗书中提到的“麦列菲菲教授”是张国荣的心理医生。
而遗书第一个字,depression,就是抑郁的英文。
抑郁被称为心理的“感冒”,几乎每个人都会抑郁。
没有人可能在一生中从来不抑郁的,永远的乐天派不过是人们的幻想。
大部分抑郁的情绪都是可以自我排遣的,但是程度较重、时间较长的抑郁可能是因为你得了“抑郁症”。
有关抑郁的常识
抑郁症会遗传吗?
也会也不会。有证据表明,基因对抑郁症的发病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抑郁症有很多类型,重型的抑郁症中遗传因素的作用比较大。
然而,基因不是影响抑郁症发病的唯一因素。这就像战争的爆发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决定的一样。而且,即便是有遗传的可能性,也不是遗传抑郁症这个病,而是遗传这个病的发病素质。也就是说,即便你的家族中有抑郁症的“基因”,但是你也不见的就会出现抑郁症的发作,后天教育、自我调节得当的话,即便有抑郁症的“基因”,也不见得就一定会患有抑郁症。
另外,如果你的父母、亲戚中有人得过抑郁症,而你也得了抑郁症,这并不就等于你遗传了抑郁症的基因。医学界判断遗传的证据在于基因的测查,而不在于这种家族中是否曾经出现过抑郁症患者。但是目前尚未确定抑郁症的遗传基因是什么,所以抑郁症的遗传还是一个有待证实的医学假说。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这还是个医学难题。
至今为止,医学界和临床心理学界还没有确定抑郁症的病因是什么。
总的来说,专业界的看法是——
(1)抑郁症是一个综合征,就像发热一样,各种原因都可以引起发热,而不同类型的抑郁症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2)有四大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病有重大影响:遗传、心理、社会、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其中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是最直接的发病因素,因为无论是遗传还是心理、社会因素都会改变脑内神经递质,从而引起抑郁症的表现。相应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也都会改变脑内的神经递质,从而治疗抑郁症。
为什么抑郁症需要服药,纯粹的心理治疗不行吗?
感冒不服药也会好,为什么有些人还会服药呢?因为过程太痛苦。
抑郁症也一样。
不服药的话,轻型抑郁症也会经过心理治疗缓解,但是过程太痛苦。而且,这个过程中工作、生活受到影响,心理治疗的时间也会加长。
所以,即便从经济角度考虑,边作心理治疗边服药也是有利的。
而重型抑郁症必须服药,因为自杀危险性很高。
把抑郁症看作是纯粹的心理疾病或者纯粹的生理疾病都是几个世纪前的落后想法。
其实,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是分不开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们大脑神经递质发生改变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变化。我们情绪、思想变化的时候,我们脑内的神经递质也会发生改变。
所以,心理治疗能改变大脑中的神经递质。而改变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的药物也起到了改善情绪的作用。
神经递质是从一个神经细胞向另一个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神经细胞彼此并不互相接触。他们之间存在很小的间隙,称为突触。当一个神经冲动传递的时候,传出信息的神经细胞释放出少量的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把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细胞,如此传遍全身。抑郁症主要5-羟色胺这种神经递质有关。很多抗抑郁药通过干扰神经递质的含量来达到情绪改善的作用。
为什么有时候在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抑郁症好了又复发?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抑郁症一开始会出现好转。但这是一个临床的假象,称为“移情性好转”。
这种好转是因为来访者对医生产生了情感上的依恋,而暂时掩藏或忽略内心冲突和痛苦而出现的。随着治疗的深入,这些掩藏的部分又表现出来,从而造成了人们的错觉,抑郁症好了又复发。
所以,心理治疗一般都需要几个疗程的治疗。即便是短程心理治疗,也需要15-20次的会面。
而三、五次就治愈的案例,大部分出现的都是“移情性好转”。
抑郁症可以断根吗?
这就像问感冒可不可以断根一样。
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足够疗程的心理和药物治疗(大约2-3年),约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的疾病都可以治愈或得到明显的改善。日后生活中注意心理保健的话,复发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
但是有很小一部分的抑郁症患者的情况会经过治疗后没什么效果或效果维持时间很短,这一类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是根本就没有彻底治愈过,谈不上断根的问题。
很多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复发其实是自己造成的,而不遵照医嘱擅自停药、减药、加药,不定期随访,心理治疗刚起效就退出,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心理保健等等。
而抑郁的情绪是根本不可能“断根”的,抑郁的情绪是我们正常情绪的一部分,完全没有抑郁情绪的人恰恰是不正常的。
什么叫做抑郁性神经症?
做心理治疗的抑郁者很多都有抑郁性神经症,而不是重型抑郁症。
抑郁性神经症的病因往往有社会心理因素的,与咨询者的个性偏离有关;
咨询者有治疗要求,生活工作不受严重影响。
主要表现是对日常活动和娱乐的兴趣明显减退,体验不到乐趣;对前途悲观失望,但是并不绝望;感到打不起精神,缺乏动力和热情,似乎什么都不想做,也不想动;自我评价下降,,常常自卑、自责、内疚;感到生命缺乏意义与价值,甚至企图自杀,但在具体实施上,则又顾虑重重;常常伴有焦虑和躯体不适。
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内心有矛盾和冲突
治疗以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什么叫做反应性抑郁?
反应性抑郁,是指由强烈的精神刺激或持久的精神紧张等应激因素引起的抑郁状态,人们叫能够理解这种抑郁,有些人会认为这种抑郁无需治疗。
在遭遇生活事件如交通事故、离婚、丧偶、失业、自然灾害、长期的不良竞争等后,可以使人患反应性抑郁。它与正常人表现出的忧伤、苦恼、气馁等悲伤情绪不同,正常人的悲伤情绪往往在短时间的发泄后迅速恢复正常;而反应性抑郁则不同,它是以未被克服的心理冲突为基础而发病的,抑郁情绪严重,持续时间长,其严重程度必须达到使其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到损害才能诊断。
治疗主要以心理治疗配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会让人变呆,让人上瘾吗?
常用的抗抑郁药分为三环类、四环类、SSRI类和SNRI类药物。
所有的药物治疗抑郁的疗效都是差不多的,所有的药物都有副反应。
三环类和四环类(氯丙咪嗪、阿米替林、马普替林)等的特点是价格便宜、副作用大。
SSRI类和SNRI类(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文拉法新等)是新开发的药物,特点是价格昂贵、副反应小。
人们看到的精神病患者的“变呆”有两种原因:一是病情本身的表现,如重型抑郁症患者的思维缓慢、活动减少、抑郁性假性痴呆等,这种情况恰恰是说明药物治疗力度不够,而不是药物引起的副反应;二是抗精神药物(如舒必利)引起的锥外系副反应,一般来说,抗抑郁药物是不会引起这样的副反应的。
而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不会让人“上瘾”,产生躯体依赖。但是有依赖特点的人会对所有的药物都产生心理依赖,心理依赖主要靠心理治疗解决。
抗抑郁药物的副反应主要是脸红、心跳加速、便秘、恶心、失眠、焦虑、头晕、口干、性功能下降或亢进等等,一般来说,大部分副反应会顺着用药时间延长而减少或消失。
什么叫做继发性抑郁?
很多疾病如流感、艾滋病、肝炎、癌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脑动脉硬化、癫痫等,使用很多药物如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甲基多巴、普萘洛尔、口服避孕药、激素、阿的平等也后都会出现抑郁,为继发性抑郁。后者也被称为药源性抑郁。
其实继发性抑郁很常见,住院病人大约三分之一都会出现,只不过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还不可能常规性的对这些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中老年人也会得抑郁症吗?
是的。虽然抑郁症主要在青壮年时期发病。
更年期抑郁是很常见的中老年抑郁类型。以前由于医学界内部的各种原因,很多医生对精神病学知识了解不多。所以很多更年期抑郁被诊断为神经衰弱或更年期综合症。
女性45-55岁、男性50-60岁这个年龄阶段,人的生理、心理上变化较大,生理上免疫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逐渐衰退,激素水平降低,常常带来一系列的躯体疾病和情绪上的变化,心理上承受着来自工作、学习、家庭、婚姻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所以这个时期比较容易出现抑郁。
更年期抑郁一般起病缓慢,逐渐发展,病程较长,开始多表现为失眠、乏力、头昏、头疼、烦躁不安等各种躯体不适感,然后患者常情绪低落、焦虑不安、悲观消极,对比现在,思维迟缓、反应迟钝,自感精力不足、做事力不从心、对平常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特别是易疲劳,休息后也不能缓解,有些人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只会吃饭,不会干事的废人。
更年期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合并短期的支持性心理治疗。老年期抑郁也是老年抑郁的参见类型。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国家,这个问题也比较突出。
患者常常感觉有被被社会抛弃的失落感、寂寞孤独、自卑、觉得死之将至、万念俱焚。很多人开始多是以各种躯医院去就诊,患者的主诉与临床躯体检查结果不相符合,各种治疗方法也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其实这是老年人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情绪的结果,只要医生多问一下情绪方面的问题,是可以发现抑郁情绪的。
老年抑郁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合并家庭治疗效果较好。
女孩不抑郁,因为还没有性发育!
一般来说,抑郁者是女性多于男性。成年女性得抑郁症的比率比成年男性大约要高出两倍。但是有趣的是,研究发现,在青春期前,男孩子比女孩子更容易抑郁。进入青春期后,女孩子得抑郁的比率就超过了男孩两倍。
这是为什么呢?
除了性激素外,心理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马萨诸塞大学的SusanGore发现,抑郁的青春期女孩倾向于过度关心和过度卷入家庭中母亲的情感问题,而男孩子对家庭问题的敏感性没有这么高。另一方面,抑郁的母亲倾向于向女孩倾诉而不是男孩。也许这是女孩容易抑郁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普林斯顿大学的JoanGirgus发现,对躯体形象的白癜风怎么治疗效果好白癜风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