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顺产分娩元星级顺产分娩元
1.遗传因素抑郁症与遗传基因、家族病史有密切关系。研究显示,父母其中一人得抑郁症,子女得病几率为25%;若双亲都是抑郁症病人,子女患病率提高至50%-75%。
2.性格因素像其它精神心理疾病一样,抑郁症的发生与患病个体本身的个性和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性格内向、不善於沟通;情绪容易波动﹑紧张;凡事执着﹑要求过高、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都会使个体对于消极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导致在遇到一些生活事件如亲人生病、工作不顺等其它一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时,更易于出现抑郁情绪。
3.环境因素抑郁症的发生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历的生活事件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一些令人感到有压力、对个体产生打击和造成失落感的生活事件都有可能诱发抑郁症的产生,如丧偶、离婚、失业、退休、欠债、长期患病、工作压力过大等负性生活事件。
4.生理因素除了一些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以外,一些生理因素也会造成抑郁症的出现。比如脑部荷尔蒙化学物质失调、甲状腺机能亢进、饮食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或者是受疾病、感染、酒精和药物的影响都有可能会对个体的情绪产生影响,引发抑郁。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部分高血压药、治疗关节炎或帕金森症的药,以及其它一些精神疾病治疗类药物,如抗焦虑、失眠药物等也都有可能引发或者加重个体的抑郁情绪。另外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与阿兹海默症的病人,得抑郁症的几率也比常人较高。
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都会使个体对于消极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导致在遇到一些生活事件如亲人生病、工作不顺等其它一些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时,更易于出现抑郁情绪。
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心理疾病,从发病原因上,主要有两大基本类型:
1.内源性抑郁症
临床上没有明显病因或诱因的抑郁症类型,主要由于脑内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代谢障碍所致,有的可发现有家族遗传史。部分病人在发病前可找到某些不良刺激因素,但这些刺激因素的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按平常人来说不足以构成致病因素,即所谓由病人内部生理化学物质代谢、或患者自身长期的消极性格等病理和心理因素所导致的抑郁症类型。
2.反应性抑郁症
又称心因性抑郁症,主要由受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或者内心的矛盾冲突所致。患者在病前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往往在受到超强精神打击后急性发病,如遭遇天灾人祸、亲人突然离世等。
这两类抑郁症的共同点是,在治疗原则和诊断原则上是相似的;区别在于,反应性抑郁症的治疗效果可能要好于内源性抑郁症,恢复较快,病程短,复发几率较少。且在临床特点也有所不同,前者常有焦虑、激惹、恐怖、心理不稳定等情感障碍,后者以睡眠障碍、纳呆、体重下降等躯体障碍为突出。
除上述两个基本类型外,抑郁症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抑郁性神经症
又称抑郁型神经官能症,是一种较轻型的抑郁症。它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状态,常伴有神经衰弱的许多症状,其预后较良好。
2.继发性抑郁症
(1)继发于某些精神障碍;(2)继发于肝炎、流感、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阿狄森氏病等躯体疾病;(3)继发于利血平、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副作用。
3.隐匿性抑郁症
躯体症状十分明显,可涉及各个系统,但以疼痛为主诉者较常见,隐藏很深的抑郁症状反被掩盖了,如不警惕可长期误诊。
4.更年期忧郁症
首次发病在更年期,常以某些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为诱因,多有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临床症状以焦虑抑郁为主,智能良好。
5.产后抑郁症
其特点是对自己的婴儿产生强烈内疚、自卑、痛恨、不爱或厌恶孩子的反常心理。哭泣、失眠、吃不下东西,忧郁,是这类抑郁症患者的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但对于产品抑郁症患者,犹豫药物的
副作用,尽量避免使用药物治疗。
①药物治疗。目前仍把三环类抗抑郁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线药。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为第二线药。各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疗效不相上下,临床可根据抑郁及镇静作用强弱、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选择。但三环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心血管副作用较大,应用时需注意。
②物理治疗。通过提高5-HT的分泌量,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强神经细胞活动的兴奋性,从而起到缓解个体抑郁情绪的效果。通过促进分泌具有镇静作用的内啡肽,能够使患者保持一种放松、舒适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更好地缓解之前消极、沮丧的情绪状态。另外通过对患者脑电波的改善和各项生理指标的改善,起到对抑郁患者的各项躯体症状的改善作用。
目前,物理治疗上国外比较成熟的方法是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简称CES)。有alpha-stim、fisherwallace、healthpax等。目前国内只引进了alpha-stimscs(中文:安思定)
③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应严防自伤和自杀,对于自杀观念强烈者应用电休克可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待病情稳定后再用药物和巩固。
④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通常采用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