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抑郁性神经症 > 疾病知识

难治性抑郁从作用机制谈破解之道

一般而言,若抑郁患者对至少两种不同类型抗抑郁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应答欠佳,即被视为难治性抑郁。尽管在临床试验中,抗抑郁药的疗效总体相仿,但这些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MOA)决定了其针对不同症状患者的疗效的好坏。为帮助难治性抑郁患者获得更好的转归,不同种类抗抑郁药的MOA也应加以考虑。

MOA的重要意义

抑郁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不同亚型抑郁的病因学可能存在差异,所影响的脑区也有所不同。与此同时,抗抑郁药也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大脑。了解不同抗抑郁药所影响的通路,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治疗难治性抑郁的能力。

所有抗抑郁药均存在安慰剂效应,临床实验中其比重约为30-40%。除此之外,其MOA决定了具体每种抗抑郁药可能对哪些特定患者群体疗效更佳。抗抑郁药的副作用同样与MOA有关,而副作用也同样可能为我们所用。例如,镇静副作用或有助于帮助那些睡眠困难的患者。

单胺通路是一个好的开始。很多传统抗抑郁药通过增强5-HT及NE能传递,与抑郁病因学通路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发挥疗效。具体而言:

★主要调节5-HT能的药物:有助于减弱过度的负性情感反应;

★主要调节NE能的药物:有助于改善积极情感、精力及注意集中;

★主要调节DA能的药物:目前尚无此类抗抑郁药,但DA对于驱力、犒赏及动机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大部分抗抑郁药主要作用于5-HT及NE能,而对DA能传递仅有间接作用,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动机及快感受损常成为抑郁残留症状。可同时抑制三种单胺的抗抑郁药,包括DA,或许可以提供较传统抗抑郁药更为理想的抗抑郁功效,尤其是非典型抑郁及带有忧郁特质的抑郁患者。此类药物目前正在研发之中。

VMPFC:腹内侧前额叶皮质Hy:下丘脑NA:伏隔核PFC:前额叶皮质DLPFC: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单胺假说

经典的单胺假说指出:当单胺活性正常时,个体无抑郁表现;但如果5-HT及NE水平下降,抑郁症状即表现出来。因此,抗抑郁药可通过升高突触间隙单胺浓度而改善抑郁症状。

而目前的单胺假说指出,脑内DA、NE及5-HT受体改变可导致抑郁;特别指出,受体浓度过高可导致抑郁。

经典单胺假说诞生于人们意识到DA、谷氨酸及特定神经肽在抑郁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前。由于最初的抗抑郁药可提高或修复NE及5-HT水平,上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早期,人们认为抑郁的病因已被发现,因而乐观情绪弥漫。然而目前,人们发现抑郁的机制远比预想复杂,单胺假说也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抗抑郁药的起效。不过,三种关键单胺通路仍值得研究,因为其与MDD症状存在潜在联系。

多巴胺(DA)

DA与警戒性、警觉、驱力及动机相关。理论上讲,那些主要表现为动机及兴趣下降的患者可能存在多巴胺能缺陷。伏隔核活动下降可能导致个体出现淡漠,而这一生理状况可能是持续的、难以解决的应激的产物;换言之,如果个体持续面临看上去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而不对其加以解决的后果是严重的,那么个体即没有寻找乐趣或犒赏活动的即刻需要。

一些抗抑郁药对DA能的作用强于其他药物。在传统抗抑郁药中,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的多巴胺能效应最强,因为此类药物可减少突触DA的降解。新型抗抑郁药中,安非他酮的多巴胺能效应最强,但PET成像却显示,该药的多巴胺效应相对比较温和。而SSRIs类药物舍曲林在高剂量下也可抑制DA能再摄取。若希望强调DA能效应,则需要联用神经兴奋剂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去甲肾上腺素(NE)

NE与精力下降及注意力集中问题相关。NE减少,尤其是前额叶皮质处的NE减少,可能导致警觉性、注意力集中、决策及信息处理方面的问题。上述症状可见于ADHD及抑郁患者中。

多种药物可以升高NE水平。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主要作用于NE能;对于大部分TCAs而言,其对NE再摄取抑制的选择性高于5-HT。新型抗抑郁药中,安非他酮及SNRIs具有NE能效应。

5-羟色胺(5-HT)

存在5-HT功能异常的患者可能表现出悲哀、伤感、罪恶感或自杀倾向。5-HT能通路与NE能位于同一位置。存在强烈负性情感的患者可能存在5-HT能低下,进而无法发挥对负性情感的抑制作用。

很多药物可增强5-HT能活性,最常使用的一类药物为SSRIs,如帕罗西汀。

转载自医脉通精神科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北京白癜风高等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jbzs/9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