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类诊断问题提问方式: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其依据是什么?(10分)
一、抑郁性神经症诊断标准及模板。(20分)
答: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抑郁性神经症。(1分)
2、诊断依据是:
(1)排除精神病(1分),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心理学原则(1分),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1分)。
(2)该求助者症状并非由躯体疾病导致。
(3)求助者虽然具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神疲乏、对前途悲观失望”等症状,但其症状持续时间已经超过2年,可以排除心境障碍的抑郁发作。(2分)
(4)求助者目前的问题与现实无明显关系,也不含道德色彩,属于变形冲突。(3分)。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定标准,该求助者:病程:超过2年,评3分;(2分)精神痛苦程度:痛苦难以摆脱,评3分;(2分)社会功能:工作受到影响,但可以工作,评2分;(2分)总分为8分,且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故神经症诊断成立。(3分)
(5)求助者以“情绪低落悲观(1分),兴趣减退(1分),精神疲惫、对前途悲观失望(1分)、自我评价下降”等为主要症状,故诊断为抑郁性神经症。
二、恐怖性神经症诊断模板?(10分)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恐怖性神经症。(2分)
诊断依据:
1排除精神病(1分),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心理学原则(1分),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1分)。
2该求助者症状并非由躯体疾病导致。
3、主要症状是恐惧。(1分)
4、精神负担重(0.5分),存在内心痛苦(0.5分),且无法自行摆脱(0.5分)。
5、心理冲突是变形的(0.5分)。
6、存在躯体化症状。(1分)
7、病程已超过一年(1分)。社会功能受损严重(1分)。
8、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内心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1分)
三、疑病神经症诊断模板
答:初步诊断:疑病神经症(2分)。
一、请对该求助者做出初步诊断,并说明依据。(20分)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5分)
诊断依据:
1、排除精神病(1分),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心理学原则(1分),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1分)。
2、症状表现:认知错误(0.5分):没有根据地认为自己有心脏病(0.5分)。
行为(0.5分):反反复复的就医行为(0.5分)。
情绪(0.5分):因自己不能得到明确诊断而焦虑、痛苦(0.5分)。
躯体症状(0.5分):心慌、胸闷、憋气、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差等(0.5分)。
3、存在变形冲突(2分)。
4、病程:症状持续时间长,已超过三个月,但不到一年。(2分)
5、严重程度:求助者的症状影响了社会功能,工作效率明显下降,有泛化、回避出现。(2分)
6、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的评分标准(1分),该求助者在内心痛苦、严重程度、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神经症的诊断成立。(1分)
四、强迫神经症诊断模板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5分)
1排除精神病(1分),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心理学原则(1分),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1分)。
2该求助者症状并非由躯体疾病导致。
3.存在变形冲突,为清洗还是不清洗苦恼。(3分)
4.存在强迫清洗行为。(3分)
5.由于变形冲突造成内心持久的痛苦,不能自行摆脱。(3分)
6.持续时间半年以上。(3分)
7.社会功能受到中等程度损害。(3分)
8.按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的评分标准(1分),内心痛苦2分以上(1分),社会功能2分以上(1分),病程评2分(1分),总分≥6分(1分),神经症成立。
五、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模板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为:强迫性神经症。(5分)
1排除精神病(1分),按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项心理学原则(1分),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说明该求助者不属于精神病(1分)。
2该求助者症状并非由躯体疾病导致。
3.主要症状焦虑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1)躯体表现:恐慌、紧张、胸闷、心跳加快、尿频尿急、腹泻、心悸、眩晕、呼吸困难。焦虑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2)心理特点:焦躁不安、敏感多疑、心烦意乱、情绪激动、思维紊乱、有濒死感。焦虑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3)运动症状:肌肉紧绷、全身发抖、烦躁不安的来回走动。焦虑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4)不良反应:入睡困难、易惊醒、食欲不振、月经失调、性欲下降等。焦虑性神经症的典型症状5、临床类型:一般可分为广泛性焦虑症和阵发症状两大类,发病时有急有慢。4.由于变形冲突造成内心持久的痛苦,不能自行摆脱。(3分)
5.持续时间半年以上。(3分)
6.社会功能受到中等程度损害。(3分)
7.按许又新教授关于神经症的评分标准(1分),内心痛苦2分以上(1分),社会功能2分以上(1分),病程评2分(1分),总分≥6分(1分),神经症成立。
六、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其程序是什么?(10分)
初步诊断:严重心理问题。(5分)
程序:1、由现实刺激引起(1分)
2、内心冲突属于道德性质(0.5分),是否有求助愿望(0.5分)。
3、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1分)
4、无明显器质性病变(1分)
5、排除精神病、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1分)
第二类诊断问题提问方式:对该求助者需做何鉴别诊断?
一、对该求助者需做何鉴别诊断?(5分)
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是:
UfD.k"n:G1 1、与精神病相鉴别。(1分)
2、与恐怖性神经症相鉴别。(1分)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1分)
4、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1分)
5、与躯体疾病相鉴别。(1分)
二、对该求助者应进行哪些鉴别诊断?(10分)
答:1、与神经疾病(障碍)相鉴别(2分),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1分),可以排除精神疾病(障碍)(1分)。
2、与抑郁性神经症相鉴别(2分)。抑郁性神经症主要表现兴趣下降或消失,情绪低落等症状,且病程两年以上(1分)。而本案例中,求助者虽然出现了兴趣下降及情绪低落,但病程持续时间半年,因此可排除抑郁性神经症(1分)
3、与躯体疾病相鉴别(1分)。求助者虽然出现下身瘙痒等躯体症状,但经多次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因此可以排除躯体疾病。(1分)
三、对该求助者需做何鉴别诊断并说明理由?(10分)
1、与精神疾病相鉴别,排除精神病(2.5分)。
2、与一般心理问题鉴别,排除一般心理问题。(2.5分)
3、与神经症鉴别,排除各类神经症。(2.5分)
4、与躯体疾病鉴别,排除躯体疾病。(2.5分)
第三类诊断问题提问方式:对该案例可考虑哪些初步诊断?
一、该案例可以考虑哪些初步诊断?(20分)
答:焦虑性神经症(6分)
抑郁性神经症(8分)
人格障碍(6分)
二、对该求助者需要考虑哪些初步诊断。(20分)
答:
(1)焦虑神经症(7分)
(2)抑郁性神经症(7分)
(3)人格障碍(6分)
一、简述该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受损情况。(20分)答:1、工作方面(4分):能不上班就不上班(3分)。2、人际交往方面(4分):朋友、同事间来往能推就推(3分)。
3、家庭方面(4分):回国探亲没有以前积极(2分)。
三、对该求助者应考虑哪些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理由。(30分)
答:1、精神障碍(2分)。
求助者出现内脏幻觉,并坚信不疑,可疑家族遗传病史(1个1分,共3分)。
2、人格障碍(2分)。
从小显得怪癖,不合群,与他人格格不入,以偏执为特点。(1分)
对挫折和遭遇敏感。(1分)
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1分)
人际关系异常。(1分)
开始于青少年,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1分)
3、严重心理问题(5分)。
内心痛苦,社会功能损害严重,体重明显下降,但没有器质性病变,不良情绪泛化到其他方面(共2分)。
4、疑病性神经症(7分)。
对健康过虑,对身体的过分注意,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时间在3个月以上。(共2分)
5、躯体疾病(2分),体重明显下降。
四、对该求助者可能的诊断有哪些,并分别陈述理由?(30分)
答:对该求助者可以考虑的诊断是:
(1)恐怖症
理由:
①该求助者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情景恐惧
②由此产生内心的变形冲突
③时间达三个月以上
④且社会功能损害严重
(2)抑郁症(或抑郁性精神症)
理由:
①兴趣下降或消失
②情绪低落
③社会功能损害严重
④病程时间持续三个月以上
(2)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理由:
①强烈的精神创伤
②创伤性体验后反复重现
③强迫性回忆
④目前病程在半年内
(3)适应障碍
理由:
①应激性事件——地震
②反应性情绪障碍
③社会功能损害
④病程在半年内
二级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案例分析总结
一、诊断篇
1.1对该求助者需要考虑哪些初步诊断。(20分)/、简述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10分)/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及依据是什么?(20分)
答:作出诊断:
诊断依据:(1)排除标准:按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主观是否一致,内在的精神活动与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否一致,个性是否相对稳定。是否有自知力,是否有幻想的精神病性障碍。
(2)症状表现:是不是由现实刺激引起的(心理冲突是常形还是变形)。认知、行为、情绪、躯体症状
(3)病程标准:症状持续时间。
(4)严重程度:精神痛苦程度,求助者的症状是否影响了社会功能,是否有泛化、回避出现。
1.2对该求助者应考虑哪些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理由(30分)
答:(1)疑病性神经症,理由如下:求助者表现出对身体的过分注意和感觉过敏,在医院进行过检查后仍不相信,医院看病,均被告知没有异常,但是仍然不信。
(2)焦虑型神经症,理由如下:焦虑型神经症是一种一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
(3)精神分裂症,理由如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障碍,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一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能维持清晰的意识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长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4)人格障碍,理由如下:人格障碍的要素包括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对病人带来通过或贻害周围。
(5)恐怖症,理由:求助者对不应该感到恐惧的对象情景恐惧,由此产生内心的变形冲突。病程,严重程度,社会功能损害程度。
(6)抑郁症,理由:兴趣下降或消失,情绪低落
(7)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理由:强烈的精神创伤,创伤性体验后反复出现,强迫性回忆
(8)适应障碍,理由:应激性时间,反应性情绪障碍,社会功能损害
2、请对该求助者进行病因分析。(20分)/造成该求助者主要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0分)
答:每个求助者的心理问题都是有生物原因、社会原因、心理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生物原因(2)社会原因: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3)心理原因:认知、不合理信念、行为模式、情绪、个性因素(认知、情绪、行为、人格)
3、请分析求助者经受的压力的种类。(10分)精神压力、生理压力、社会压力
4、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10分)
答:(1)心理症状(2)生理症状
5、针对求助者的摄入性谈话,需要注意哪些内容?(10分)
答:(1)心理咨询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够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评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6、针对求助者的摄入性谈话,如何避免提问方式的失误?(10)分
(1)避免提问“为什么”的问题。暗示求助者的行为或情绪是错误的
(2)避免多重选择性的问题。使信息受到限制
(3)避免多重问题。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饰性反问。实际上不构成问题
(5)避免责备性问题。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产生威胁感,引起防卫
(6)避免解释性问题。这是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而不是推动求助者去自我探索。
7对该求助者进行鉴别诊断(10分)强迫症与疑病症、抑郁症相区分;根据症状表现排除其他诊断的可能性。
8对该求助者(精神分裂症)还应重点收集哪些资料(10分)
答:为了对求助者进行全面的了解,还需要收集以下资料:
(1)求助者的出生情况,以确定其未受到脑损伤。
(2)求助者目前的身体状况,有无躯体疾病史,求助者曾患哪些疾病,以判断是否有一些躯体疾病引发,或一些躯体疾病的后遗症。
(3)求助者是否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案例中仅提到母亲在年轻时“曾被诊断为精神病”。
(4)还需要向求助者的其他家庭成员了解情况,比如求助者的父母。
资料了解:求助者个体方面的(生物特性的、心理与行为的以及自我意识及其表现的)情况;有关求助者的环境条件(人事关系、工作环境、生活的物质条件);他人对她的评价(对她的一般印象、对治疗情况的评价等)
二、咨询篇
1、咨询中通过何种途径与方法与求助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10分)3次
答:咨询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任何心理咨询学派的理论与方法,都必须以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平台,所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
咨询师应做到如下:
(1)对求助者表达尊重。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意味着平等、礼貌、信任、保护隐私、真诚。
(2)营造热情、温暖的氛围。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咨询结束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
(3)表达真诚。真诚是内心的自然流露,不能靠技巧所能获得的,真诚建立在对人的乐观看法,对人的基本的信任、对求助者关切和爱护的基础上,同时也建立在接纳自己、自信谦和的基础上。真诚是咨询师的基本素质。
(4)表达共情。
(5)积极天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颠病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