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抑郁性神经症 > 疾病知识

解读神经症现象选择不能的焦虑

人是情感性动物,其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有复杂的情绪情感。在多种负性情绪里,焦虑是人体验最多最频繁的情绪。焦虑,分现实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现实焦虑是人的一种有焦虑指向(客体)存在的正常焦虑,其焦虑随现实问题解决或焦虑环境的改变而缓解;神经症性焦虑,是人精神上持续存在的主体感觉焦虑,一种非轻易能消解的精神痛苦。

神经症焦虑主要表现在做选择与决定时的左顾右盼、不能确定、不能决定,然后焦虑不安、心急如焚,然后回避选择、不做决定也不行为,然后把积压的无名火发在任何临近的事情或人身上。神经症者面临选择,就像面临某种灾难一样的胁迫,内心忍受着无助无能的焦虑与恐慌。这是一种选择不能的丧失感。

选择不能的焦虑像生理感冒一样,既常见又普遍,既轻微得算不上一种病,也重到可能久治不愈。不是吗?如今的感冒病它也会与时俱进呢,专家发现,由于病毒的基因改变,对感冒症状已非现代抗病毒药所能控制。所以看似普通的病,仍可是致人焦虑的顽疾。

选择,是伴随人一生的话题。所谓选择,就是做决定,所谓自由选择,就是能够自由做决定。对选择不能的人,选择意味着痛苦,他们不能自由做决定,就像是患了慢性选择不能的焦虑症一样。

选择无处不在。在对任何事情需要作出判断和决定时(比如早餐吃啥?找什么样的工作?是否请客送礼?是否考研等),你会作何选择?这是简单不过的事情呵,因为这本身是普通人的常态生活。可对于有焦虑性人格的人来说,做这些决定并非那么简单。让我们呈现几种选择不能的焦虑:

选择不选择还是选择?这是在对事情必须作出“要么选择,要么不选择”时的焦虑,其焦虑结果是采取回避,即选择“不选择”。比如公司领导层,在商议是否同意某人进领导班子的表决时,有人表态“同意进”,有人表态“不同意”,也有人“弃权”。后一位人的选择,即是一种“不选择”的选择。有位来访者告诉我,他最讨厌做选择,曾经做“妈妈和爱人同时落难,你只能救一个”那样的可恶游戏时,感到受煎熬一样,克制着对“游戏”的愤怒,并始终不做回答。他说“只要面临做选择,我肯定是选择不选择”。其实那也是选择,是在选择不能的焦虑下,一种无奈的选择。

选择拥有还是放弃的焦虑。凡是能给人益处和快乐的东西或行为(简称“好处”),人都会本能地选择拥有。但在多个“好处”不能兼得时,存在选择拥有其一,必然存在选择放弃其它;在多个“坏处”不能都回避时,必然也存在选择其一。神经症性焦虑是,既不能选择什么作为拥有,也不能选择什么作为放弃,两者比较,选择放弃比选择拥还要难。

更多的选择不能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是选择接受还是拒绝?对事物分析判断时,选择可能还是不能?选择肯定还是否定?行为之前,选择做还是不做?选择进攻还是防守?选择真实还是欺骗?选择离婚还是不离?选择活下去还是死去……无穷尽的选择。

神经症性焦虑,就是这样一种当心理需求受到阻碍,在进行所选择的行为时感觉痛苦,并对生活不满的一种负性情绪,它严重到可以使人在面临任何抉择时出现烦躁不安,工作无效率,思维迟钝,长期失眠……

焦虑无处不在。所有的焦虑中,最常见的是选择不能焦虑,或者说焦虑总是毫无例外的出现在做选择时。

如果说焦虑是不同类型神经症的同一症候,那么,神经症患者都势必在为消除这一症候做努力;如果说多数焦虑出现在做选择时,那么,从根本上应该解决选择失能的问题。这就必需理解,是什么让我失去了选择自由,为什么我不能自由选择?

解读选择不能的焦虑痛苦,其深层心理动因是愿望冲突与焦虑性人格。愿望挫折或愿望冲突,是人精神痛苦最基本的心理机制。愿望挫折,可以在任何单一愿望受挫(如人在某一需要被拒绝,或被否定,或被侮辱)时出现失落。而愿望冲突,多在数个愿望同时遭否定或不能同时满足时出现紧张和失落。一般情况,人在两难情景下都自然有焦虑反应,但这份焦虑能让人专注事情的思考和判断,从而能作出抉择。

区别正常与异常的选择焦虑,正是看一个人处两难时能否自主决定。神经症性焦虑,是在选择时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且因拖延了时间而又加重焦虑。或者即使作了选择性决定,之后又产生对选择合理性的怀疑而陷入懊恼。那么,这种选择不能的背后,是什么在决定愿望起冲突呢?

选择本身是一种行为。选择不能,从表象讲,意味着行为梗阻;从内心讲,意味着对外界的阻抗。阻抗是因为有“我对你还不够确定不够信任”的潜意识支配。

人的行为动力,受愿望驱使。在愿望层面,能保证行为持久而有效进行,是靠愿望的强烈,靠实现愿望的秩序感和能力感。每个人内心都有无限多的愿望,通常情况,人们能感知哪些愿望可实现和能实现。选择不能的人,虽表现在做抉择时的失能与恼火,但并非因为他不能认识所选择东西(客体)的好恶,而是被选择的客体存在某种杀伤性,使他的选择行为骤然梗阻。这本质上是他追求完美的潜意识欲望,所形成的——必须顾及所有想法或照顾到每一个愿望的内心习惯(或焦虑人格),使他每当需要做抉择时的焦虑反应。

深层心理发展学说(Entwick)解释神经症焦虑人格,是说发生于婴儿时原始信任的损害。“因为婴儿期是建立心理安全和信任的感官阶段。在生命的头一年,人对于生命或生活的感受是通过感官器官获得的,感知的质量是依赖于母亲和替代者的情感态度。如果这时期这种感官的感受不足或受到损害,以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会出现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以及在行为抉择时会出现不确定和无能力感。”笔者认为,焦虑人格的人,其早期所处环境除了是缺乏情感养育外,无疑还是一个高标准严要求,或是充满竞争风险性的高焦虑人际环境。这种环境下,人的内心体验着紧张、疑虑、害怕的不安全感,其个性必然形成有对外界要求的高度敏感,其“高标准严要求”会内化为自我理想的内心准则。

若把这份“自我理想”进一步延伸,它可成为对做人做事力求完美的强烈欲望。那些过分追求完美的人,理性上明白“没有完美也用不着完美”,但就是不自主地要求完美。这其实并非完美本身在吸引他,而是他内心唯恐“不好”的危险,迫使他必须追求完好,以免“不好”的焦虑。任何过分行为,实际上都带有强迫性,这是人由不得自己的无奈。正所谓神经症的不自由,就是指过分行为的强迫性重复(即行为不受主观意志所控制),其根源还是与人的焦虑人格相关。

焦虑型的人,在实现自己需要的行为风格上总显得急于求成,总想兼顾到所有愿望,否则他就像面临灾祸一样,有某种丧失的不祥感。但,求成总因为急而不成,欲实现多个愿望,也总是美丽的幻想。结局是,他将不断遭逢愿望冲突,和不断经历失落的挫败感。

分析下去可知,有这样渴望完美的内心规则,会迫使人在欲望的驱动下,执着他总也达不到的完美目标,并体验着唯恐愿望受损的紧张与焦虑。然后,行为要求的重心和注意力会变得不再







































北京哪家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治疗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jbzs/69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