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抑郁性神经症 > 疾病知识

中医治疗糖尿病从调治脾胃开始

点击图片上方的“素心素食”   

中医认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上消属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中消属胃,表现为多食善饥;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

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1、多饮   早期的上消,主要表现为口渴,平时多喝水才会感觉舒服一点,这是肺热津伤所致。对于这种情况,用针灸肺俞、合谷、鱼际、三阴交等穴来进行调节。

  

肺俞穴虽属于膀胱经,但它是肺的背俞穴,是肺气聚集的地方,对于调节肺脏有很好的功效。找肺俞穴时,先低头,脖子后面正中有一个骨性的突起,此处是第7颈椎的棘突,往下数3个这样的突起是第3胸椎棘突,再往两边1.5寸处就是此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   鱼际穴是肺经要穴,它在手大拇指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大约相当于第1掌骨中点桡骨的赤白肉际处。   平时多对这几个穴位进行按摩,对血糖有很好的调节效果。

2、多食   一旦肺燥热,它的输布津液的功能受损,便会引起胃燥津伤,脾阴虚耗,中焦脾胃运化就会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中消症状。

消谷善饥是中消典型的症状。

什么是消谷善饥呢?它是由中焦热盛所致的胃内食物消化快的症状,也就是说你不停地吃,但老觉着饿。

为什么这样呢?就是因为燥热伤胃、胃火炽盛所致。《灵枢大惑论》载:“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此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身体减负,调理身体,修复疲惫不堪的脾胃。

这时你的主食不能吃得过少(主食应当根据个人的工作性质、劳动强度和体重等具体情况而定);平时要少食多餐,可将每天饮食总量分配到4-5餐中;

  

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其中,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都能很好地调节脾胃功能。 

 脾俞穴是脾的背俞穴,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各自对应的脾和胃的功能。

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俞穴在背下部,于第12胸椎棘突下,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食指、中指并拢量取2横指处即是此穴。

3、多尿   肾功能不好导致的糖尿病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多尿,我们可以通过多按摩肾俞穴、太溪穴、三阴交穴来调节肾的功能。

4、体重减少   由于胃的无序工作,盲目地快速消化食物,必然增加脾化血的工作量,导致脾热。胃热、脾热使人体代谢加快,导致人体消瘦、乏力。

脾虚失健是糖尿病发病的根本,调理脾胃才是治病之本。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赖以生存之本。

如果脾之气阴不足,则脾气不升反降,气虚下陷,运化失权,水谷精微无以化生,则上不能奉心肺则燥热,下不能滋肝肾则阴虚。阴虚燥热又可伤及脾阴而不能化生津液,成为消渴。

李东垣也指出:“脾气不足,则津液不能升,故口渴欲饮。”   

可以说,糖尿病的根本病机是阴虚燥热,而阴虚燥热是由于脾气虚弱不能像平常一样运化水谷精微,失去“游溢”与“散精”的作用,使食入的水谷郁而化热,又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使胃阴不足,从而导致阴虚燥热。

所以,糖尿病患者有一个典型的病症表现就是渴饮多尿。   

综上所述,我们说糖尿病的发病之本在于脾虚。因此,我们要养好糖尿病贵在调理好脾胃。

在经络方面,我们可以多按摩上面所提到的几个穴位。使用时,你可以看自己“三消”症状哪个更严重。

比如说,经常口渴多饮的,就可以多按摩肺俞、合谷、鱼际、三阴交等穴;经常感觉饿的,就要多照顾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等穴;经常多尿的,可按摩肾俞、太溪、三阴交等穴。

  

此外,治糖尿病还有一个非常好的穴位,叫胰俞。它在第8胸椎的棘突下旁开1.5寸,在背部的膀胱经循行线上。根据近部取穴原则,它对控制糖尿病病情很管用。   

在饮食上,糖尿病人由于是脾肾俱虚,平时还要多吃补益脾肾的食物,像荞麦、玉米面、燕麦片、大豆及豆制品和新鲜的绿叶蔬菜等;还要远离生冷、甜腻之品。 

素食素心的推荐:坚持每周一次的用清肠道颗粒洗肠,每天早晚各口服一袋栀子花祛湿颗粒,就能有效的预防和调理糖尿病;

这是因为啊,后悔药栀子花祛湿颗粒就是专注于健脾除湿的纯中药经方配伍产品,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

真正吻合了传统中医的:“治疗糖尿病从调治脾胃开始”的理论!

 

总的来说,糖尿病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病,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糖尿病其实并不可怕!

申明:素食素心







































有什么土方治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最安全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jbzs/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