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社会上流行一个说法:“抑郁是‘情绪感冒’。”
作为精神科医生,对此我不敢苟同。如果此说是为了打消大家对抑郁症的恐惧,可以说初衷良好;但是,如果理解上的偏差让一些患者轻视抑郁,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方式,后果会是非常严重的。
多变的是情绪,持续的是心境
网络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网友认为自己有抑郁倾向。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闷闷不乐。那么,是否有了这些情绪体验就算抑郁了呢?
这就要先明确两个概念:情绪和心境。
情绪,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比如,遇到好事就高兴,遇到坏事就生气,高兴、生气等这些由具体原因带来的短暂感觉体验就是情绪。而心境是情绪的背景、底色或基调,是一种相对稳定持久而又不是很强烈的情绪状态。
比如,有的人会觉得有段时间看什么都顺眼,干什么都有劲儿,那么可以说他的心境很好。当然,即使心境很好,该有的喜怒哀乐也都会有。也就是说,情绪是具体的、短暂的、鲜明的,而心境则是持久的、稳定的、相对隐蔽的。
如果把情绪比作水面的浪花,那么心境就是浪花下面涌动的暗流;如果把情绪比作一天的气温,那么心境就是一个季节的气候。
抑郁是心境障碍,而非情绪低落
抑郁的时候,真正出问题的是心境,而不只是情绪。
不是有点坏心情就是抑郁。人在遇到一些负面的事情,比如失恋、离婚、失业等,出现苦闷、烦恼、压抑、沮丧,通常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如果当事人应对不良,可以将其划分为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它们和抑郁体验虽然有一些相似或重叠的部分,但程度比较轻,对心理活动的影响范围不像抑郁症那么广泛。
如果一个人心境持续低落,就不是简单的情绪体验,而可能是抑郁了。所以在专业分类上,抑郁的归属是心境障碍。
抑郁发作时,就像冬季整个气候都是寒冷的一样,心情每天都不好。有的人会觉得心烦,对什么都没兴趣,莫名地感觉委屈难过;有的人会觉得疲乏无力,精神倦怠,身体跟抽空了一样。上述各种感觉也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抑郁的人经常会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出门,不愿见人。见了人也觉得脑子里空空的,没什么话说。有的人还觉得自卑、不自在。
睡眠也常常会出问题。最常见的问题是早醒。平时六七点钟醒来,现在可能三四点钟就醒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脑子里特别乱,经常会不由自主回想起以前的一些事情,而回忆的内容通常又是不开心不愉快的。
到了白天该起床上班的时候,又特别地被动。对往日热爱的工作现在没有了动力和热情,甚至想放弃。勉强工作的时候,又发现自己的脑子特别木。记性变差了,工作效率非常低下。这个时候,抑郁的人更容易自责,会觉得前途黯淡、希望渺茫。严重抑郁的时候,还会有轻生的想法。
抑郁有程度之别,应对方式相应不同
有人往往把抑郁视为“想不开”,这是因为他们把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画上了等号。有些心理问题,确实是“想不开”造成的。但如果把抑郁仅仅当作心理问题而非心理疾病,认为抑郁是某些心理因素导致的情绪波动,那是错误的。
抑郁的发生,可以有诱发因素,也可以没有。抑郁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完全可以是内源性的,与外部环境无关。
一个人如果长期情绪低落,从一般心理问题到抑郁发作,就像逐级台阶一样,属于不同的严重等级。出现问题后,可以在精神专业机构进行心理评估,来确定抑郁的严重程度。
实际上,抑郁症患者除了有上述诸多的不良的情绪体验之外,还可能会有身体方面的症状。比如胃口不好、头疼、咽部不适、腰酸背痛等感觉。所以,出现了躯体症状之后,经过检查如果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而同时伴有情绪低落,那么一定要去精神科就诊。
抑郁较轻的话,可以进行心理治疗,同时鼓励积极运动。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调整,比如多运动,多接触阳光,多做一些让自己愉快的事情。可以练习传统的健身气功,如八段锦、六字诀等,长期坚持,对于抵抗抑郁和改善性格都有很好的作用。
如果经过评估,达到中重度抑郁,则应首选药物治疗。目前很多新型的抗抑郁药起效快,副作用小,疗效可靠,一般在几周之内即可起效。但维持治疗很必要,过早减药则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有些患者对药物有顾虑,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拒绝服药。其实尽管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但和其带来的疗效相比,真的可以忽略不计。
坚持拒绝药物治疗,会使患者长期处于一种情绪的灰色地带,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都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还会有抑郁加重的风险。如果治疗不系统、不充分,反复发作几次后,不仅需要维持用药更长的时间,结局也会拖泥带水。
对于重度抑郁,心理治疗的效果也会比较短暂、有限。心理治疗对抑郁的作用是需要条件的,应在病情部分缓解或基本缓解的时候再进行心理治疗最佳。
其他时间段进行心理治疗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疗效相对肤浅而已。采用一些常规的心理支持、心理暗示,就基本满足治疗的需要了。当然,如果患者喜欢并坚持做长程的精神分析治疗或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不重的时候也可以考虑。
有的患者将抑郁归咎于环境因素,坚持自我调整。其实,如果抑郁程度较重,那么自我调整几乎就是“拔顶过河”。那时自我的力量已经很虚弱,是难以自救的。
综上所诉,有人将抑郁称为心理的感冒,其实抑郁既不像感冒那样可以不治而愈,也不像感冒那样好了就可以停药。治疗抑郁,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药物的帮助和自身的改变“三位一体”合作应对,而不是死顶、硬扛。
(医院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