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想到的抑郁,大多是成年人。我们可能习惯性地觉得,孩子还小,天真烂漫,不愁吃不愁住,不需要为生计所迫,不需要处理那么多人际关系,不用想那么多复杂的人和事,不用完成那么多繁忙的工作和家务,没有大人那么多的压力,怎么可能出现抑郁呢?
然而,大量研究和临床接诊均发现:孩子患抑郁的比例也很高,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与成人不相上下,在澳洲为12.1%,瑞典为11.4%,法国13岁以下儿童中,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10%。整体而言,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在10%左右,而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在儿童期,男孩和女孩的患病率差异不大,但在青春期,女孩的患病率要高于男孩。因为与成人抑郁相比,儿童抑郁表现出更多的行为紊乱,容易被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等。但青少年抑郁则常常被认为是“成长的烦恼”,觉得给予引导和鼓励烦恼期就会过去的。那么,哪些孩子容易患抑郁障碍呢?
首先,从年龄上来说,青春初期为抑郁的易发阶段,以初一、初二(13~16岁)最为常见,出现频率最多见的抑郁症状是情绪低落、易激惹、精力减退和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思考问题,13岁以上出现自责、无价值感的几率也增高。
在性别上来说,在青春期前,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但在青春期后,这一结果却相反,与女生在青春期身体上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压力等可能有关。
所以,如果是男孩,我们从小学五六年级就应该特别 其次,在家庭方面,从遗传角度来看,有结果显示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所以如果家族的两系三代成员有抑郁病史,那么这个家族的后代更容易患抑郁障碍,且女孩受遗传的影响要高于男孩。
从家庭因素来看,儿童抑郁与母亲有关,而与父亲似乎关系不大。母亲如果心理控制力较差,对孩子的接纳度较低,常常将各种愤怒、不满或抱怨归于孩子身上,那么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如果父母婚姻关系破裂,那么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的可能性更大,且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但是,原本存在严重婚姻冲突的父母如果离异或分居,反而有可能降低儿童青少年抑郁的危险性,且两年后,这种危险度更为降低。正如人们所说,父母关系不和睦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负性影响排序中,影响最小的,是好聚好散;影响最大的,是不见又不散。
在社会支持方面,当孩子感受到缺乏同伴、老师和朋友支持的时候,更容易患抑郁,最常见的是缺少朋友、退缩、孤独感、在学校里缺少愉快感、和同伴关系差。
在孩子的人格因素方面,依赖性高、低自尊水平、容易自我批评、自卑、性格偏内向、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性、缺乏进取心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在应对事物的归因方式上,倾向于把坏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甚至否定自己全部,认为这种情况会持久存在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他们会过度悲观地认为这种坏事情会因为自己的不好而反复出现,且改善的可能性很小。
也有很多孩子将自己的幸福和满足感完全归因于自己所获得的学习成绩,当成绩不好时就容易抑郁。所以,当孩子身体生病的时候,应给予更多的尊重、理解和耐心,可以鼓励他的好朋友、同学和老师来探望;鼓励他勇于面对疾病,可以通过娱乐或者读书学习等来转移对疾病的过度北京哪能治疗白癜风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