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治理论与实践》作者:赵志航;张波;苗培周。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上篇“青少年行为问题矫治”方法探微
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精彩的论述。在这里我们主要从精神分析治疗理论、行为主义治疗理论、人本主义治疗理论、合理情绪疗法、完形疗法、现实疗法等六个心理治疗流派入手,探讨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在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治中可供借鉴的方法技术。
第一节精神分析治疗理论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治
精神分析方法是经过分析来了解青少年潜意识的欲望与动机,认识和理解青少年对挫折、冲突或应激的反应方式,体会问题行为的心理意义,并经过辅导老师的指点与解释,让青少年获得领悟。在矫治过程中,运用青少年与辅导老师所产生的转移关系,来改善青少年与他人的关系,调整心理结构,处理阻抗作用,化解内心的情感症结,促进人格的成熟以及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
一、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原理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以及他们所意识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一个表面现象,其真正原因在于青少年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以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
精神分析把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看作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参与冲突的有四种力量:本我、超我、外界现实和自我。在这四种力量中,唯一行使认识功能的是自我。而问题青少年的自我都不够强健有力,它在协调解决冲突中不能正常有效地发挥作用,不得已而采用这样或那样的防御机制,从而形成了各种心理症状。又由于参与冲突的各方处于不同的意识层面,这种冲突本身又是无意识的,不能被其觉察,所以青少年虽明白自己有这样或那样的症状,但却不知症状的意义以及造成症状的原因。因此,分析治疗的焦点不应简单地放在消除问题行为上,而应放在向青少年揭示内在冲突的原因和冲突过程上。即把这一系列的无意识过程和材料经过分析、解释,让青少年在意识层面得以了解和领悟。一旦青少年了解了自己的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和过程情形,问题行为便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自然就消失了。所以,精神分析工作的要旨可以简明地归结为:促使无意识过程向意识转化。
然而,这一转化工作是异常艰难的。第一,由于问题行为的无意识心理内容不能通过有意回忆揭示出来,而辅导老师也不能知晓青少年已经忘却的那些经验。第二,由于所谓的“两级获益”,青少年对分析会产生抵抗。因为这两重原因,促使青少年由无意识向意识转化就变成了一场艰苦的往往是马拉松式的“战斗”。
所谓“两级获益”,是说青少年借助问题行为从两方面获得了好处。第一级获益又叫内部获益,指的是问题行为满足了青少年的无意识欲望,使无意识冲突得到变相的虚幻的解决这一事实。第二级获益是指青少年借助问题行为,从家人、朋友和其他人那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