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抑郁性神经症 > 疾病知识

乘务员基本都有轻度抑郁,该怎么破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网上有个段子,年是每一个人的高考。CP姐身边有好几个开朗朋友都患了抑郁症。这不得不引起CP姐的高度重视。

抑郁被称为“心理病理中的普通感冒”,就是因为几乎人人都或多或少地体验过悲哀或沮丧的情绪;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一段时间感到情绪低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当这种情绪变得极端时,就会打乱正常的生活体验。

尽管我们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地产生消极的想法,但毫无疑问,长期的消极态度对一个人的幸福和健康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要先搞清楚我们都在由哪些消极想法所左右,才能知道如何克服他们。

1

自我挫败式(self-defeated)谈话

心理学家认为,消极的认知过程是抑郁的根源,是由自我挫败式的思维方式造成的。

自我挫败的思维,是指个体消极否认自己的能力和着手做某事成功的可能性,在此假设前提下,个体或是干脆放弃行动努力,或是行动时畏首畏尾,致使行动不尽如人意或彻底失败,而这又反过来强化了他的自我假设。

这对于不快乐的人们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方式,他们总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因而产生社交退缩,甚至会反问自己的朋友,我这么失败,为什么还要和我交朋友?

自认失败的人,喜欢和自己进行挫败式的谈话,传递消极信息,从而更加导致自信心和表现力锐减、潜能降低。

常见的自我挫败式谈话有如下几种:

“我做不到……”

“我还不够优秀……”

“我没有信心……”

“我不具备……”

“我会失败的……”

习惯性同自己进行自我挫败式谈话,就像是交到了一个时刻都在贬低你的朋友,你认为这样的人是真正的朋友吗?

2

消极假设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假设:一个装有一半水的杯子,你会觉得它是半空的,还是半满的?

对方的答案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乐观还是悲观——“你希望它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

在不快乐的人们看来,杯子往往是半空的。当带有抑郁情绪的人观察一种形势、与他人活动或互动时,常常做出的是消极的假设和预期。

不快乐的人会不自觉地将交通拥堵、下雨天或买单都自动归为消极的经历。

而实际上,交通、天气或付账本身既无消极也无积极可言,是你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性地赋予了它们消极或积极的意义。

在同样的情况下,你可以试着这样想:交通拥堵正好给了你听轻音乐或专注于呼吸的机会;下雨天恰好可以窝在家里喝杯热咖啡,读读书;买单恰好让你有机会实践“先为自己投资”的财富积累策略。

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取决于你考虑问题的方式。

3

与他人进行消极比较

我们总会忍不住与那些有魅力、有作为或社交网络粉丝更多的人进行比较,这是人之常情;

然而,如果你发现自己特别希望拥有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感到嫉妒,觉得自己处处都不如别人,就构成了消极的社会比较。

有抑郁情绪的人,往往都是自我评价过低、喜欢贬低自己的。其中,贬低自己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同他人进行不恰当的比较。

研究发现,习惯性进行消极的社会比较,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压力、焦虑和沮丧,并且做出自暴自弃的选择。

4

消极地沉湎于过去

抑郁的人们喜欢沉湎于过去的记忆里,对于未来则毫无期待。

对此,需要记住的是:应当从过去吸取经验教训,但不是沉溺于过去无法自拔;我们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但可以改变和影响将要发生的事。

有时,你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明白你的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掌握主动权的是你自己。

如歌德曾经说过的:“没有什么比今天更有价值。”

5

对于难缠的人感到丧气和自卑

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会遇上一些难缠的人——喜怒无常的领导、较真的客户,都会给生活和工作带来多多少少的困扰。区别则在于你看待他们及与这些人交往的方式。

面对这些人时,有抑郁情绪的人们往往会将他们视为作恶者,自己是受害者,从而感到非常丧气,自信心降低。

这样的态度虽然看起来合乎情理,实际上却是一种被动的反应——是在自我弱化。

无论对方是自恋狂、消极攻击者、操纵狂、恐吓者,你都可以运用技巧和策略来应对。但首先,改变的关键是从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

6

指责别人

自我评价低的人既容易指责自己,又喜欢让别人为自己的不幸买单。一些人认为自己不快乐或者不成功的人,总能把原因归结到别人身上:父母能力不足、人际关系消极、社会和经济实力缺乏优势、身体状况欠佳……

自己不快乐却去责怪他人,无疑也是将自己看成了受害者。成为受害者好像拥有一些虚幻的优势,因为通过相互指责,可以为生活中的不满找理由,从而有借口摆脱那些必要的工作。

然而,你指责的对象往往并不知道,或者毫不在乎你的真实感受,所以,实际上伤害的是你自己。长期习惯性的指责会带来永久的痛苦、悔恨和无力感。

我曾经在梭罗的《瓦尔登湖》中读到一句话——“Themassofmenleadlivesofquietdesperation”——寂静的绝望,在抑郁的核心,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寂静的绝望感。

7

难以原谅自己

每个人都会犯错,回首过去时,总会有让你后悔的决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

乐观的人们会放下包袱前行,抑郁的人们则总是因为犯下的错、造成的伤害、错失的机遇而责怪自己,认为自己是一个“坏人”或者“有瑕疵的人”,陷入深深的自我厌弃之中。

在这些时刻,你需要的是与自己和解——既然已经意识到了,就有机会避免重蹈覆辙,从而对自己及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错误只是一些个别的、特殊的时刻,并不能代表你自己本身。

8

害怕失败和犯错

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往往是完美主义者,或者至少在某些方面是完美主义者,他们惧怕失败和犯错,总觉得某些方面不够优秀,因而给自己施加了过多的压力。

尽管高标准要求自己可以带来动力,就像适度的焦虑是有益的;但是过于期待完美却会带走生活的乐趣,也会使得自己的潜能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许多研究表明,完美主义和不快乐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事实是,尽管我们常常很努力,但也不可能时时事事做到完美——这时,完美主义者就开始焦虑了。

如果都没有正视真实的自己,何谈喜欢自己呢?

9

如何处理抑郁情绪?

在非医疗环境的抑郁症治疗中,认知行为疗法被公认是有效的。在这里想粗略介绍一下这一疗法的原理。

认知疗法的著名先驱“认知三合一”理论的大牛阿伦·贝克。这一治疗模式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是“认知重建”:由于人的思维和态度会影响动机,人的行为反应则会因为偶然的强化而改变,因此,可以通过将人的消极陈述改变为更有建设性的陈述,来改变人的行为模式。

如果你对号入座,发现自己拥有以上8种情绪中的一种或者几种,也可以试着通过改变陈述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的方式、对待未来的方式,来改变自己;从而不再沉溺于对过去情境的消极想法,而是更多地注意将来的积极想法。

如果以上几种情绪你几乎全都有,而且较为严重,就要考虑寻求医生的帮助了。

贝克认知行为疗法有一个基本假设,我最近常常在想,也想分享给其他和我有类似感受的人:

“相信自己应该做什么,你就会那样去做;告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那样的人。”

结束语

CP姐希望每天飞行的小伙伴们,都能开开心心的。

我知道,飞行人都只想单纯的去飞行,下班以后公司别来找事,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下。殊不知越是这样想,找到自己的事就越多。这个怎么破呢?如果深入的去分析,有以下几个根本的原因:

1、披星戴月的工作,打乱了我们的生物钟,让我们无法规律的生活。加上长期的熬夜,使得我们的身体出现了亚健康的状态。

2、正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让我们在飞行的那几天计划了很多事情,但是真正休息的时候,又因为补觉,打乱了计划。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子,让事情越积越多,从而让我们负罪感加深,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3、心情烦躁,看到工作的信息就会条件性的抵触。越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实际的工作中就越容易出事。进而被领导批评。恶性循环下去。

4、因为工作的不顺利,致使自己厌飞,看到领导同事就想躲开。久而久之,内心变得越来越脆弱。在内心深处产生了郁结。

5、最终得了连自己都不知道的抑郁症。

这些问题的症结:给自己的工作、生活灵活的排个序。

要有目标感。比如今年要考上乘务长,那么工作首当其要。

倒推回来就是:

1、自己每天要按时完成基本的飞行工作。

2、每天按时回复信息。可以选择在统一的时间点回复。比如每天飞完落地后在机组车上第一时间回复。下一个航班飞之前再复习一下业务要求。

3、不能请假。身体一定要保护好,避免在晋升过程中因为请假而损失机会。比如飞之前查看当地的天气,给飞行箱子里备一些保暖的衣服或者暖宝宝贴。

4、多和前辈交流经验。每天飞完都可以让前辈告诉自己的还需要进步的地方。自己的业务要扎实。

相反,如果生活放在第一位。那么只要工作中不出差错,和同事保持友好的往来就好了。

当然如果要做到一点差错都不出,那反而更需要强大的自律和自控能力才可能做到更好。毕竟工作是用来服务于生活的。工作好了,生活就跟着顺心了。归根结底还是要懂得自律,才会让自己过得更加舒坦。

自律

强大的内心

自信

相关阅读

《生病时,想太多会伤心》

《飞行这么难?┆如何建立自己的快乐小宇宙。》

《空乘星人的养生作息表》

CP姐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jbzs/14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