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抑郁性神经症 > 疾病知识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神经症是人类文化

分享一篇《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的读书笔记。这本书里,作者卡伦·霍妮很详尽地描述分析了什么是神经症,它又是如何产生的。霍妮对神经症心理的论述解读可谓是鞭辟入里,以至于我常常因为“中箭”而产生“这TM写得不就是我吗”的感觉,不得不佩服霍妮的洞察力;同时也因为分析地太细致琐碎,很多“知识点”都很零碎繁多,有时候我也跟不上她的思路,本文就大致梳理一下,最后谈点个人想法。

书名:《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作者:[美]卡伦·霍妮

译者:徐晓飞

出版社:煤炭工业出版社

1.认识神经症

什么是神经症呢?霍妮认为,神经症是一种源自焦虑(恐惧)及其防御措施,力求解决内在冲突,努力寻求和解而导致的心理紊乱。只有偏离了特定文化中的共同模式,才应被称为神经症。

那么神经症有什么表现呢?书中谈到神经症患者可以被观察到的明显态度有:

(1)过度仰仗他人的赞美和情爱,缺少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

(2)内心欠缺安全感,这种不安全主要以自卑感为导向,要么毫无现实依据地自我鄙夷,要么掩藏自卑,表现出自我夸大。

(3)强烈的对自我肯定地克制,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欲望和追求,对他人无力提出反对意见,毫无主见。

(4)攻击性,它是一种反对、抨击、诽谤以及侵犯他人的态度。

(5)性生活方面的某些怪癖,表现为性行为的强迫性需要或自我克制。

2.焦虑与敌意

在介绍神经症产生机制前,我们还得了解上文神经症定义中的“焦虑”。

“焦虑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种主观因素导致的恐惧”,神经症的病态焦虑,便是对并不存在、或并不那么大的威胁,产生过量的恐惧。这是一种巨大无比的恐惧感,以及对这种危险感束手无策的感觉,焦虑中存在主观因素,真正的恐惧是因为危险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房屋倒塌了而受到危险,而焦虑的恐惧是主观想象出来的,比如房屋明明没有倒塌,却想象哪天来地震了把自己压住,从而有了危险感。这是深埋在潜意识里的一种焦虑,霍妮把它称作“基本焦虑”。

那么神经症焦虑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霍妮认为其来源于对“基本敌意”的抑制。“基本敌意”是一种与生俱来、潜意识里的敌意。如果敌意所具有的潜在威胁很强大,为了逼迫自己驱除从内而生的、危及自身利益和安全的情绪,个体会把他的敌意投射到外部世界。但这种敌意如果不符合权威的尊重,不符合现存正常关系的反映,不符合正常的社会观念等,就会被深深压抑,甚至被否认其存在。

而对敌意和压抑敌意的恐惧又会导致焦虑产生,这又很容易反过来以自卫的形式产生一种反应性敌意。然后这种敌意再次被压抑,重新产生焦虑。基本敌意催化出基本焦虑,并与基本焦虑互相作用、互相激发,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若是缺乏外界干预,久而久之会导致心态恶化。

神经症患者为什么会觉得敌意如此危险而要抑制自己的敌意呢?霍妮认为和童年时期缺少真正的温暖与爱的成长环境有关,她总结了四个方面的原因:

(1)束手无策感。由于父母的宠溺、恐吓,使孩子过于依赖父母,越发软弱无能,不敢感觉到和表现出任何反抗。这时候儿童认为:我需要你,所以我必须压抑我对你的敌意。

(2)恐惧。由于直接的暴力场面或是间接的恐吓,孩子越是被父母弄得忧心忡忡,也就越不会表现甚至不敢感觉到任何敌意。他们这时认为:因为我怕你,所以我必须压抑我对你的敌意。

(3)爱。父母缺少对子女真诚的爱,会反复说自己是怎么为他们吃苦牺牲奉献的,孩子就怕失去这些爱的奖励,形成这样的原则:为了得到爱,我要抑制我对你的敌意。

(4)犯罪感。孩子越是被教育得因为越过禁区而感到罪孽深重,他就越不敢对父母有任何怨恨或责难。他们相信:我必须压抑敌意,因为如果我感到自己有敌对心理,我就是个坏孩子。

这种种因素组合起来,使得内心生长出到处蔓延生长的孤独感,以及置身于一个敌对世界的无能为力的绝望感,形成了基本焦虑。因为孤独软弱,所以一方面表现得依赖他人;又由于基本敌意的存在,不信任他人,又不可能依赖他人,由此产生的内心冲突越来越难以忍受。

3.对焦虑的抵抗

越是无法容忍焦虑,越是需要透彻的保障手段。霍妮发现了我们文化中四种抵抗焦虑的防御措施:

(1)追求爱。任何方式的爱,都能成为抵抗焦虑的方法。最直接的思维是:一个爱我的人是不会伤害我的。

(2)服从。为了不受到他人的敌视,顺从个人和制度,其基本思维:只要我放弃自我的愿望,就不会受伤。

(3)职权。借用现实的权力、所获得的成就、智力等方面的优势去获取安全感。这种方式的基本思维是:只要我有权力,谁都不能伤害我。

(4)畏缩。自身从生活的斗争里退出,使自己不受任何人的影响,其基本思维是:只要我畏缩不前,就不会被伤害。

对于四种抵抗焦虑的防御措施,作者霍妮把探讨重点放在了:对爱的追求、对权力和掌控的渴望。

4.对爱的病态渴望

爱是给予和获取感情的一种能力,是人类的本能,而神经症患者深处无力去爱、又需要爱的窘境里而茫然不知,容易产生对爱的病态渴望。真正的爱与病态的爱有什么区别呢?霍妮指出,在真正的爱里,对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而在病态的爱里,对安全感的需求才是最主要的感受,所谓的爱,不过是次要感受。

如果一个人对他人产生爱的需求,只是为了获取安全感以抵抗内心的焦虑时,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把满足个人的需求误认为是爱,这是神经症者对爱的一种误解。可事实上,为了满足自我需求而抓住对方,这样的感情会因为需求无法满足而随时发生巨大的改变,是不牢靠的爱情。

神经症者害怕失去爱而表现地非常顺从和依赖,可这样的顺从又使神经症者感受到遭受奴役的感觉,从而又产生了敌意。但害怕失去对方的爱,又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敌意,可压抑敌意又会产生新的的焦虑,焦虑增加对安全感需求也进一步增加,如此循环往复造成恶性循环。

霍妮总结道,那些因为内心的基本焦虑才去追寻爱的人,只是把爱当作一种保护自我的方式,所以想要得到渴求的这种爱,几乎是不可能的。

5.争名逐利与病态竞争

抵抗焦虑的手段,除了追求爱,还包括追求权力、名誉和资产。争名逐利本身和追求爱一样,是正常的要求。对权力的追求正常与否在于,常人正常状态的权力追求一般来自自身的力量优势,而神经症者对权力的病态追求则源自脆弱。

我们的文化中,人们为了得到权力、名誉和资产的途径不尽相同,但通过个人奋斗就必然会面对与他人较量竞争当中。对于竞争,神经症者的病态之处在于,他总是在主观意愿的驱动下,将自己与他人进行较量,甚至会发生在一些无须比较的事情上。这种病态竞争还暗含“自己就是举世无双、出类拔萃的人”的敌意。

神经症者被一种盲目的、无法遏制的和未能区分对象的冲动所驱动,努力地去诋毁他人。他甚至或许很清楚他人并不会对自己造成些许危害,他人的失败甚至可能对自己不利,但他仍然拼命地诋毁他人。在他的这些破坏性的盲目行为之后,或许隐藏着很多不安的情绪。比如,一个正在进行剧本创作的人,当听说其中一位好友也正在做同一件事时,居然会陷入一种盲目的愤怒情绪中。

但他只能压抑自己的这种“敌意”,生怕别人会报复自己。因为害怕别人的嫉妒,他便不敢表现得出类拔萃,因为在他的思维中,别人也和他一样,视他人为潜在的威胁。即使他不攻击别人,也无时无刻处在随时遭受别人攻击的不安全感之中。

最后,他可能会希望从竞争中退出,以摆脱这种焦虑,并且潜意识中欺骗自己淡泊名利,而他同时又自轻自贱,自我贬低、自我谴责,一种无能、懦弱的感觉在折磨着他。同时,他又害怕别人看出他的无能和懦弱,害怕自己因此遭受屈辱。他只好表面上显得谦虚,尽量不和人发生任何争执和矛盾,但他心底里无法欺骗自己真的与世无争,转而又觉得自己是个虚伪的人。当别人无意中揭穿了他的虚伪,他简直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他没法解决这种痛苦,因为“只有我才应该取得成功”“只有我才应该是最强的”已经根深蒂固地印在他的潜意识之中。在摇摆不定的心理环境下,他反而没法发挥出他应有的潜能,与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他就会循环往复地痛苦下去、焦虑下去。这样的人,根本无法真正专心于他野心所指的事业中,他仅有的能量和心智,已经被焦虑和对抗焦虑消磨殆尽。

6.神经症是人类文化发展中必然的代价

前面大部分篇幅都着眼于“神经症”,而在最后一章里,霍妮着重分析了“我们的时代”。不同于弗洛伊德理论将很多心理现象归为生物性因素,霍妮看到了神经症中的社会文化因素。

从经济层面来说,现代文化是在个人竞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与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个体角逐,商业社会强调竞争,会增强人与人之间潜藏的敌意。不管我们装得多么翩翩君子,遵守道德,但竞争中的自我是绝对排他的、利己的、自己的胜利是以他人的失败为代价的——这就是敌意。此类竞争和其潜藏的敌意,已然贯穿于所有人类关系中。

由此产生的文化产品,便是个人主义,自我被放在绝对的位置上。我们文化中的人相信,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人生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己任,社会就是一个伟大的竞技场,人必须努力竞争以取得成功——成为某个领域里最强的人(名声)或者最有钱的人(金钱)。在我们的文化中,“成功”被不断渲染和强调,急着追求成功的人稍有失败就会为失败感和无力感所苦恼,享受不到任何乐趣,陷入无限的焦虑中。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宗教、族群、祖国、家庭等都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是一个个单独的人,只是少数的成功者和多数失败者,自我之上,再无他物。家庭内部,同样不能避免竞争,父母之间的竞争、子女之间的竞争、父子之间的竞争、兄弟之间的竞争等等。

一方面是竞争与成功,另一方面是友爱和谦卑,但我们不可能在释放敌意的同时拥有爱。同时“个人有足够力量去决定自身命运”的想法,在现实中往往受到阻碍,又使让人感到自己无比懦弱无用。这些文化环境中的对立,成了神经症者努力协调的内心冲突

这就是为什么,神经症患者总是处在由“敌意”引起的“竞争”与“爱”所造成的内心冲突之下,又无法靠自身来消除,所以永远不得安生。由此,霍妮说,神经症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代价。

个人总结与想法:

最后总结一下,霍妮认为撇开表面现象而深入到产生神经症的动力系统中,我们就会发现,存在着一种一切神经症共同具有的基本因素,这就是焦虑,以及为对抗焦虑而建立起来的防御机制。

所谓焦虑,乃是指个人面对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而产生的渺小感、孤独感、软弱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为了对抗这种焦虑,人不得不拼命追求爱,追求事业的成功,追求权力、名声和财富,以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但由于这些追求本身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上,而同一种恐惧又妨碍了他去爱,去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所以神经症患者总是处在无休无止的内心冲突中而无法获得爱,无法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就进一步加深了他的恐惧和焦虑,由此而造成了更严重的恶性循环。

看了霍妮关于神经症的解读,是不是很多人怀疑自己就是个神经症患者?还好霍妮在书中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你能否感到这些内心冲突已成为自己的桎梏和困境,自己又能否正视这些冲突并把这些冲突解决掉呢?

如果能,那就不是神经症患者。但如果内心冲突已经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自己不能解决内心的冲突,那该怎么办呢?很遗憾,霍妮并没有在书中给出答案,这也是这本书残酷的一点——她指出并分析了神经症的很多症状,如一把匕首刺入心脏,可并没有给出解药。

不过我很喜欢这本书封面的一句话“洞察人心的惊心动魄,成就更强大的自己”,也许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内心潜藏的焦虑与恐惧,从而与自己、他人、世界友善相处。

-END-

整理撰文

JIN.

图片

JIN.Unsplash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jbzs/12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