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导读
本项网络meta分析首次全面评估了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急性期各种活性治疗手段的相对疗效及可接受度,共涉及16种抗抑郁药、7种心理治疗及5种联合治疗方案。
尽管高质量的证据仍较为缺乏,但基于现有结果,氟西汀(单用或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似乎是儿童青少年中重度抑郁障碍的最佳选择(thebestchoice)。相比于药片安慰剂及另外10种活性治疗手段,文拉法辛与自杀行为或观念风险的升高显著相关。
需要指出的是,活性治疗手段的治疗效应因人而异;患者、照料者及医生均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围绕各治疗手段的疗效、可接受度及自杀风险谨慎权衡利弊。
抗抑郁药及心理治疗是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常规治疗手段。多部临床指南建议,心理治疗应作为这一年龄段抑郁障碍的一线治疗,而抗抑郁药多用于症状更重及心理治疗无效或无法获取的患者。
然而,针对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心理治疗是否真的较药物治疗更有效和安全,证据并不充分。此外,相比于单用抗抑郁药,联合心理治疗能否为这一患者群体带来更多获益,同样尚无定论。
研究简介为比较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急性期各种治疗手段(包括常用抗抑郁药、心理治疗及联合治疗)的相对疗效及可接受度,重庆医院周新雨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系统综述及网络meta分析[1]。该研究发表于7月《柳叶刀·精神病学》(影响因子18.)。
图1(来源:TheLancetPsychia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