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成长、升学等压力,
小小少年的烦恼越来越多,
这几年青少年抑郁症人数上升很快……
抑郁症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全球抑郁症发病率11%,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年,它将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在抑郁症人群中,年轻人群呈现趋高态势,超过80的心理障碍的病人介于20到40岁之间,其中更以学生与白领为主。
在香港,中学生抑郁症高发,近半有自残情绪,很多人年纪轻轻已有焦虑“病征”。
一项大型调查显示,约18%受访中学生自认容易或经常感到沮丧、低落,甚至绝望,超八成学生长期觉得自己差劲。约6%经常焦虑者中,近半有自毁倾向,部分人曾经还吸毒,而相对焦虑,抑郁症患者更易有吸烟吸毒的倾向。
究竟是什么诱发抑郁症的发生呢?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发生抑郁?
青少年抑郁与成人的表现上会有哪些不同?
如何进行早期识别与干预?
家长们都应该学一学。
青少年抑郁症的常见诱因
1学习压力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急迫,导致孩子的学习压力过大,进入青春期后,又是学习担负、生活压力等等需求面对的问题,让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便患上抑郁症。
2虚拟网络在生活中,有不少的青少年习气沉浸于网络,当他们一旦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回到理想当中,就会呈现严重的悲观厌世,心境低落等抑郁病症,随同头痛、消化不良、便秘、不明疼痛、食欲不振和睡眠障碍等现象。
3经济压力在生活中,虽然如今的经济程度进步了,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同窗之间互相攀比,很容易让一些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导致抑郁症。
4情感纠葛如今早恋已成为校园里的普遍现象,而速食爱情更是让诸多感情经历缺乏的学生倍受伤害,一旦感情出现变故,极易诱发抑郁症。
5心理脆弱在生活中不少的青少年心理脆弱的缘由就是由于不少的家长朋友只是一味的满足患者物质生活,而常常无视了对孩子精神上的给予,导致孩子心理脆弱,无法和家长、教师、同窗等正常沟通,喜欢躲在自己的“天空”下,稍遇波折就容易诱发抑郁症,走上极端之路。
调查结果显示,约30%学生于受访前过去两星期内,有时会出现焦虑征状。12%学生自认容易感到焦虑。
约6%学生属于经常感到焦虑的一群,他们受访前4星期,差不多每天或超过一半或以上日子出现抑郁征状。
其中约76%不断感到情绪低落、沮丧或绝望;高达81%学生长期觉得自己很差劲、是失败者;近50%学生持续出现自杀或自残想法;经常感到焦虑的学生,86%人有功课压力,普遍对成绩感到不满。
常见的抑郁症类型有哪些呢?
1内源性抑郁与反应性抑郁所谓外源性,通常是指由外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抑郁症,是对挫折、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工作和学习的压力等精神刺激事件反应的结果,如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等。
而内源性则是由躯体"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郁症,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如遗传成分比较突出,是抑郁症的一种常见类型。
2精神病性抑郁和神经症性抑郁精神病抑郁症不仅有抑郁症的症状,也有精神病的症状,比如:如自责,自罪,被害等妄想,自杀企图都很明显的病人。
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也往往与病人的个性偏离有关,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严重程度可起伏波动,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
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幻觉、妄想,生活工作不受严重影响。
面对抑郁症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消除对抑郁症的偏见国内研究显示,有90%的抑郁症没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非心理科/精神科医生对抑郁症的识别率还不到20%,很多家属和患者有很强的病耻感,认为一旦被诊断为抑郁症,就被戴上了精神病的帽子,医院诊治。
其实抑郁症就像情绪感冒,预后很好,也有患者认为自己的抑郁症状不是病,仅仅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或者是意志力不够坚强,希望通过自己调整来缓解。
其实这些抑郁症的症状是自己难以控制的,就像患了高烧一样,并不是仅通过好好休息、多喝水就能治疗,抑郁症是一种有着神经生物学病因,需要及时接受抗抑郁治疗的疾病,治疗效果往往很好。
2消除治疗顾虑,积极治疗很多患者对抗抑郁剂治疗有很多顾虑,担心药物副反应,由于患者对副作用的理解不全面,往往会觉得说明书上写的所有副反应,甚至包括一些罕见反应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其实很多常见副反应比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等副反应仅是在治疗初期会有,一般服用14天后会慢慢适应,而且服用某种药物有一些副反应,并不代表服用另一种药物也会有副反应。
3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复诊请务必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门诊,汇报病情,有问题和医生交流解决,或者登陆医生网站,建立电子病历,网上咨询医生,不可自行停药减量,这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最后变成慢性或者难治性的抑郁症。
深科失眠抑郁研究院刘菊湘主任建议,如果情绪低落,可通过慢跑、运动等方式改善情绪。慢跑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它能让人的肌肉释放大量热能,提高身体的温度,体温上升,情绪自然就会好转了。
性格家庭环境等恐致抑郁症多发
聪明的孩子比普通孩子更容易抑郁,是不是真的?谭忠林表示,并不是这么回事,抑郁症与内向的性格、是否有家族遗传等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
青少年抑郁的有一定的生理基础。其一,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历青春期发育,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很大,正如女性每个月那几天容易情绪不稳定一样,受激素水平影响,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往往变化较大。
其二,大脑的成熟不是以18岁为界线,而是要到25岁,期间也会影响到情绪的波动。这个阶段要经历人生中几件大事,中考、高考、参加工作,尤其是在各种竞争都异常激烈的当下,来自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只增不减,再加上有些人在新入学或刚入职时对新环境不适应,就比较容易诱发抑郁。
还有一个因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家庭氛围是否融洽。
青少年抑郁有3个特点,孩子有异常举动,父母要有先知先觉。一是自信心比较弱,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良事件都归于自己的错;二是对将来没有希望,认为没有人可以帮助到自己;三是更容易出现自杀的意念和行为。
现实中很多父母都比较后知后觉,即使是到了自杀这样严重的程度,他们还不愿意接受现实,殊不知,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对孩子最有帮助的。
提醒各位家长,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愉悦感缺乏,是抑郁症的三个核心症状,但在低龄段的青少年中,又会有些独有的症状:他们往往不哭不闹,会通过闯祸、故意找事等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更多的会沉醉在游戏当中,因此,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类似异常举动的话就得引起重视了,持续两周以上的话,最好去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
抑郁症多发怎么预防?抑郁症患者容易在夏季发病,只要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调整,就能起到很好的防范作用。
预防抑郁症您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
1、做到起居有节,生活有规律。如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焦虑时,要意识到这是正常的人体季节性情绪波动,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保证充足的睡眠,控制光照时间,少接触咖啡、香烟等能让神经兴奋的东西。
3、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让生活充满乐趣,才能忘记烦恼,排解不良情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