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抑郁性神经症 > 患病影响

养生一点通四类人易患抑郁症nbsp

医生简历:王颖教授,研究生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知名专家。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具有多年的临床及教学经验,提倡“针药并举”。精研针理针法,强调“气至病所”与“针至病所”,治疗擅用三寸毫针而取奇效。 

年就读于辽宁中医学院针灸系,年获针灸学士学位,后师从著名针灸家——人称“王一针”王耀斌先生,年于辽宁中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任教至今。

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近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化学药物治疗虽然疗效明显,但化学合成抗抑郁药长期服用后会出现严重的毒性及不良反应,易复发等缺点,所以中医药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在防治郁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有没有抑郁自己测一下

  1、是否对人和事已失去了大部分兴趣,感到做一切事情都很费劲?是否对一切过错都谴责或不原谅自己?

  2、是否总是对自己感到非常失望或厌恶、痛恨自己?

  3、是否总是感到悲伤,而且再也不能自拔甚至不能自制?

  4、是否信心不足或觉得没什么可指望的,甚至认为将来毫无希望,而且决无好转的可能。

  5、是否总是回想失败的情景或觉得自己生来就不具备做人的资格。

  6、是否对一切都感到厌倦?是否总有犯罪感或感觉要受到惩罚?

  7、是否总想哭,可哭又哭不出来?是否有自杀的念头?

  8、是否比以前要早1至2个小时醒来,而且再难入睡或总觉得疲倦,不愿做事?

  9、对性生活已不像以往那么感兴趣了或对性生活毫无兴趣了?

  10、是否对健康状况感到极度忧虑。

四类人易患抑郁症

一是已经取得一定社会地位的中年人,因责任比较大,患抑郁症的比例最高,主要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

二是高强度工作者,他们大多认真负责,但工作比较琐碎,如果心理调节不当,很容易被抑郁侵袭;

三是癌症患者,长时间患病易造成性格孤僻,进而患上抑郁症,使病情恶化;

四是孕妇或初为人母的女性,因为很多女性还没有做好当妈妈的心理准备。通常只要在治疗中让她们体会到做妈妈的喜悦,就很容易治愈;

临床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治抑郁首先要辨明受病脏腑及六郁

王颖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认为治疗抑郁症首先要辨明受病脏腑及六郁,郁证的发生主要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应依据临床症状,辨明其受病脏腑侧重之差异,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但在治疗时应辨清楚六郁。

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还要分清虚实,六郁病变,即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滞、痰结均属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候则属虚。

在治疗上,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对于实证,首应理气开郁,并需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

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郁证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在实证的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正;在虚证的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始终重视安神,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理气安神药,如柴胡、佛手、合欢花、香橼、绿萼梅等,重镇安神药,如龙骨、牡蛎、代赭石、磁石、珍珠母、朱砂等,补气安神药,如人参、党参、黄芪、太子参等,养阴安神药,如麦冬、玄参、天冬、熟地等。

针灸改善症状迅速无副作用

早在汉末《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就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并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元代《丹溪心法·六郁》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治疗方剂。清代《临证指南医案·郁》所载的病例,均属情志之郁,治则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熄风,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络,化痰涤饮,益气养阴等法,用药清新灵活,并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选方择药、审经施刺行灸,可明显的增强治疗效果,以辨证取穴为主,一般取心、肝、脾、任、督等经穴的穴位,以达到解郁安神的目的,针刺手法根据患者的虚实采用补法、泻法及平补平泻法。取神门、三阴交、足三里为主穴。以五脏俞加膈俞为配穴,也可配以神庭、百会、安眠、合谷、太冲穴以改善患者情绪。如果患者感到腹中有气上下窜动或腹胀,加气海、中脘、内关、璇玑以起到行气宽胸理气的作用。针灸治疗显示出改善症状迅速、没有副作用等独特优势,逐渐为患者所接受。单纯的针灸治疗与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相近,而使用针灸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董锋磊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拉萨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hbyx/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