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这个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当前社会,焦虑似乎成为了一种社会病,广泛而深远,感觉人人都在“焦虑”,但又不知道在焦虑什么?
不同于抑郁、自闭等明显的精神疾病,焦虑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从而表达一种自身状态,听起来像是和感冒发烧一样普通,普通到没人认为焦虑是一种病。事实上,焦虑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得治。
什么是焦虑呢?
焦虑是一种精神疾病,焦虑症是焦虑性神经症的简称。以广泛、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
人们每天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数不清的事件,有些事情超出我们的处理能力范围或处理期限,这时我们会感到心情烦躁,陷入自我怀疑,完成任务之余是无尽的叹息,此时我们就已经迈入了焦虑的大门。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时,头脑中的思维开始发散,会对事情的处理过程进行预想,将各种可能的不可能的结果与突发状况都思考一遍,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我们产生许多无端的烦恼,带着复杂的心思工作会将事情变得更加杂乱,进而影响我们的心情使我们更加焦虑。
并不是说思考周全是不好的,只是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区别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把思路一条条整理清晰,切莫让乱麻般的思绪影响我们的心情。如果觉得思考只会徒增烦恼,那就着手去尝试,有时候自己动手会减少许多无用的疑虑。
焦虑有哪些分类呢?
急性焦虑
急骤、严重、相对短程的重度焦虑,伴有深刻的认知、生理及行为改变,包括惊恐焦虑、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分离焦虑障碍等。
急性焦虑相对来说较为严重,持续时间比较短,面对某个事件或者某个场景的时候,会触发焦虑,事件过程结束,焦虑也就结束了。但是再次面对同样事件或者场景的时候,会再次触发焦虑。
比如,一个人性格内心,不善言辞,工作中需要参加会议,需要发言,每次会议前他就会焦虑,对发言充满恐惧,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