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什么是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主要表现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最重要的特点是应激引起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主诉也很常见,常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可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患者为此进行过许多检查,均没有阳性发现,甚至手术探察却一无所获。
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并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行为方面长期存在的严重障碍,很少能够完全缓解。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女性最早的症状可能与性方面的困难或婚姻、恋爱问题有关。有的患者因经常接受治疗,可致药物依赖或滥用(多为镇静剂和止痛剂)。
临床表现为:
1、经常头痛、头胀、头晕、头皮发紧;2、感觉身上火辣辣的,或感到身上有股气儿到处乱窜,或感觉刺痛难忍;3、自觉心慌、胸闷、胸痛、憋气,担心发生不测而频繁测脉搏、反复检查甚至多次住院观察;4、经常恶心、腹痛、便秘、腹泻、呕吐或频繁上厕所;5、出现性冷淡、性交痛和肌肉紧张;6、甚至有严重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好受的地方。
躯体化障碍的症状迁延不愈,病程可长达数年,患者因此痛苦不堪。而疾病又往往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加病家的经济负担。
举个例子,曾有一位患者,一进诊室就面容憔悴地反复哀求:“医生,你快救救我吧!”原来两年前,患者因担心女儿做生意赔钱而诱发失眠、头昏、胸闷心慌,之后又出现胃部不适、腰背疼痛、乏力纳差等症状,患者每天被各种病痛困扰,痛苦不堪,甚至产生过轻生念头。
家人先医院的内科、外科、神经科及消化科就医,腹部彩超、全身CT、脑核磁共振及血液化验做了无数次,但均未发现任何异常;口服治疗失眠、头痛、胃肠道的多种药物也始终不见好转。
医生在详细诊断和心理测评的基础上,为她作出了“躯体化障碍”的医学诊断,后经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该患者住院2个月后即痊愈。
出院时,在表达对主治医生的感激之余,令她一直困惑不解的是:“我是全身难受,明明是身体上的病,这咋吃精神科的药,把病给治好了呢?”
躯体化障碍多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因躯体化障碍的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且与躯体症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药物治疗首选抗焦虑、抗抑郁药物。
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以担心或相信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性先占观念为主的神经症,患者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患者有时存在某种躯体疾患,但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与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不相称。患者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临床表现
疑病症主要表现为对自身健康或疼痛过分担心,认为已患有某种严重的疾病,诉说的症状多样,可局限于某一器官,也可涉及全身,内容为各种异常的感受。绝大多数的不适都和头颈部、腹部及胸部有关,主要症状是疼痛。
需要注意的是,与不舒服的躯体感受或疼痛相比,患者似乎对症状的真实性、意义或产生原因更为关心。例如,主诉头痛的疑病症患者更关心是否是“肿瘤”造成了头痛,而不是头痛本身。
由于各种检查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保证都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因此疑病症患者常常不断地更换医生,患者会认为没有受到认真地对待,也拒绝转诊到精神科。医患关系的紧张是常见的。由于患者过分 由于疑病症患者否认他们的病和心理因素有关,因此他们倾向去综合性医疗机构就诊,很少能获得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研究表明,早期转诊接受精神科或心理医生评估及治疗的疑病症患者预后较一直在综合性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预后好。
对于有明显焦虑、抑郁或强迫症状的或者,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给疑病症患者用药物治疗应慎重,一方面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