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真实记录了自己的产程48小时,很多朋友觉得我生孩子的经历“惊心动魄”,觉得“母爱太伟大了”。我在写那篇文章的时候,刚刚出月子,万万没想到,真正难过的是后面的日子。
今天我想聊聊产后抑郁。这个话题我想写很久了,一直没勇气开始,直到昨天晚上刷抖音,突然刷到一个新手妈妈写的一封信,击中了我的泪点。
这封信是这样的:
“我应该是全世界对宝宝最坏的人。出生第一天,我妈强迫我吃了十个鸡蛋,我特别不想吃,她说你不吃宝宝会有奶吗?
第二天我打着宫缩素,和老公因为他不会冲奶粉而吵架,宝宝的嗓音哭的很嘶哑,他说你为什么要发脾气,我去网上学不就好了嘛。
第三天,因为打疫苗的原因,宝宝异常的哭闹,老公哄了一下就失去了耐心,他说这孩子真贱,我气的发抖和他对骂,掀开破裂的乳头让宝宝吃。
第四天,我妈拿来一大碗猪蹄汤,她让我喝,我告诉她医生明明不让我喝,她说你不喝就不会发奶,你不配当妈妈。
宝宝出生后的第五天,我拿着吸奶器吸奶,奶瓶里有奶水,也有我的血液,半小时终于吸出来15毫升,我妈拿着半红色的奶瓶说,奶里面进了血,宝宝不能喝,可惜了。
第六天,我正在处理我的伤口,结果宝宝拉了很多,大哭不止,我老公着急得大喊,他说宝宝拉了,你快来处理一下。我顶着伤口的疼痛翻身下床,去厕所用冷水洗干净盆子,又烧好热水清理宝宝,护士进来后问我,你怎么光着屁股啊?
第七天出院了,他屁股突然冒起了湿疹,我妈说,你看都是你吃辣,把宝宝弄的长了红点。
第八天,我的奶跟不上,泡奶粉的时候我妈说,这孩子吃奶粉真可怜,母乳才是最好的。也不记得多少个日夜,我顶着睡眼给孩子换尿布喂奶,他哭闹,家人责怪我没有弄好。
每每深夜,这些各种爱宝宝的人士都睡着了,都对他的哭声置之不理,只有一个人起来不知疲倦的照顾他。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什么是妈妈,只知道有一个人,需要我每天24小时的陪伴和照顾。”
最后一句话,成功把我的眼泪带了出来。我没有这位妈妈那么惨,但也是大相径庭。幸好先生还比较给力,算是个优秀的队友。如今米米快三个月了,我的生活终于重新上了轨道,我的身体也适应了再也不能睡超过三个小时的夜晚,我终于有时间记录下来,前两个月所经历的一切。
顺产过后,我呆在酒店里坐了一个周的月子。下身因为撕裂伤口举步维艰,每每去上厕所,都要准备一大瓶温水,边排尿边冲洗下身减轻疼痛。排尿前要深呼吸好几次,然后才能一鼓作气。然而我的疼痛在一个周后,并没有好转,助产士来检查,发现因为之前使用无痛生产,尿道插管导致尿路感染,立即让我使用抗生素。于此同时,卧床的我,还需要喂奶哺乳抱孩子,每每孩子哭着想喝奶时,我挣扎着爬起来,一点一点忍着伤口疼痛挪到床边抱起孩子。
宝宝出生后的三天,我没有什么奶。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女性在最初几天,哺乳都如同受刑。很多宝宝在一开始没有掌握正确的含乳姿势,吮吸的时候会让妈妈非常疼痛。我在第二天,乳头就被磨破了,血淋淋的肉暴露在空气中,但是还在维持每三小时一次的喂奶。每次喂奶,疼到全身都在抗拒。第三天乳头结痂,母乳指导过来看我,说,当妈妈都有这一步的。我说,所有女人都会经历这个疼痛吗?她说,绝大部分吧。
我疼到受不了了,终于停止第四天的母乳,开始喂米米奶粉,医院租来专业的泵奶工具,让我同时泵奶。我永远记得第一次泵奶,30分钟5毫升。而米米一顿需要90毫升。我看着那一点点母乳,简直绝望。泵奶是漫长又无聊的,因为你双手需要扶住工具,其实什么也干不了。
在月子里的喂奶其实发展的很顺利。我只用泵奶器泵了两天,等到乳房伤口恢复,又把米米抱了起来亲喂。米米很快就掌握了正确的含乳方法,没有让我太受罪。
但我没想到,折磨我最多的,是睡眠。从生产之后,我和我先生再也没有了整觉,宝宝每三个小时要哭着醒过来吃一次奶,每一次喂奶至少半小时。喂完后,还要抱着拍嗝10分钟,最后再让我先生抱去换尿布,这一套流程下来,妥妥要一个小时。很多个夜晚,我凌晨3点抱着米米喂奶,然后凌晨5点惊醒,发现自己还坐在椅子上,米米呢,还胡乱挂在我的手臂上,头东倒西歪。马上趴回床上准备躺下去,米米又醒过来了,哭着要喝奶。于是一个夜晚,睡眠时间可能不到3小时。就这样坚持一个月,我神经高度疲惫了。
除此之外,由于长时间抱娃,我的手毫无意外的患上了腱鞘炎,拿东西都疼,更别提抱宝宝,更别提要从躺着睡觉状态一把把自己撑起靠在枕头上哺乳。每每晚上哺乳,我都会疼的发出惊叫。
更可怕的是,身体里激素变化。产后几天内,孕妇体内罗巴胺和去甲状腺激素迅速下降,你会从产前那种无比期待宝宝的状态,变得敏感又易怒。甚至在产后,我发现自己无法产生母爱。当妈妈前,我一直以为母爱是自然而然的,从一开始就有的。直到产后,我看着米米,觉得这只不过是个小孩子,好像先生也没有特别爱,我也没有特别爱。好几次在夜里他撕心裂肺地哭泣,我看着他无可奈何,不知道他哪里不对劲。我坐在黑暗里,心里一片凉,突然就想不管他了,让他一直哭吧。这样的想法把我自己惊住了,然后又是疯狂的愧疚,看着那么小和无助的生命,你怎么能怪他呢。
又有好几次夜里,我起来喂奶,蓝眼睛累极了昏睡了过去,我想叫他起床换尿布,却怎么喊都叫不醒。我委屈极了,又困极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心里想:为什么不能睡觉的只有我自己?凭什么你就能睡。在激素的作用下,在疲惫的趋势下,我的心情像一颗定时炸弹。
我这颗炸弹一直没爆。直到远在中国的我妈的一系列举动,成功把我引爆了。在米米一个半月的时候,我终于第一次出门去餐厅和朋友吃饭,可能是五个小时没有哺乳的原因,回家时,我的胸肿得像两块石头。当晚我开始发高烧,第二天,除了高烧,胸开始有肿块,一碰就疼,没有办法只能自费请了通乳师来家里帮我按摩排乳。过程太疼了,我从来没想过胸部可以被折磨折腾成这个样子。我告诉我妈:要是我不想母乳了,就喂奶粉吧。我妈立马否决了,说:不行,母乳是最好的。你一定要坚持。我当即眼泪就出来了。
又过了几天,我妈对我说:你看你自己带娃带多好,所以你并不需要我们哈。你看吧,带娃一点都不难。也许她这番话是为了安慰她自己的缺憾,但是“带娃一点都不难”在身心极度疲惫的我听来,真的非常难受。再过了几天她又说:你外婆说你真惨,家里狗狗怀孕了都有人照顾,你生孩子都没人照顾,狗比你的福气都好。
别的家人们给我发信息,永远是:你奶还够吗?你让我看看米米。我其实想说,除了问我奶够不够,除了看米米,其实我这个人更需要关心。但是显然,这个时候没有人在意妈妈的。或者说,他们觉得你可以熬过来的。或者说,他们觉得,你不要矫情,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哎呀,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我当时比你更惨呢。”是女性长辈安慰年轻女性的常用话术。但是这里面,缺乏人文关怀,更多的是他们的自我表达。日剧《坡道上的家》里面,一位妈妈亲手把自己五个月的宝宝杀死了,我在某些身心备受折磨宝宝却撕心裂肺哭泣的瞬间,真的能深刻的体会到那位妈妈的绝望和无助感受。我意识到,这绝不是一位女性单一的悲剧,而是一个群体——新妈妈们的集体困境,而这个社会,一直有意无意地对这些困境避而不谈。或许是为了鼓励女性们多生育,或许是女性们恐惧于“母亲的不称职感”,我们一直对产后抑郁三缄其口。
所幸,我生活的欧洲社会,人文关怀相对更成熟。蓝眼睛的朋友来探望我们,永远是先问我:“你怎么样?感觉还好吗?你要是不舒服我们可以马上离开”;当了妈妈的朋友来,除了给宝宝带礼物,还会给我准备了一份礼物;其他长辈,永远是以我和我先生为中心,看一眼宝宝之后,也不会要求抱宝宝,只会坐在旁边,询问我们的近况。这些行为,让我感受到了尊重。
我们除了成为了一个新妈妈,我们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刚刚经历身体剧变而精神高度疲惫的女人。我们在适应剧变的生活状态,适应当妈妈的新角色,适应与丈夫的关系变化(从单纯爱人变成真正的队友)。宝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幸好,我的丈夫非常给力,把我从产后抑郁的深渊中拉了出来。
如果恰巧有新妈妈正在阅读这篇文章,我真心的希望,你们能有勇气对一切让自己不舒适的行为说“不”。关爱自己是最重要的事,比宝宝还重要。作为母亲,我们有照顾宝宝的本能和直觉,别人的指导,听听就是。你已经做的很棒了。不要焦虑,把宝宝交给可以信赖的家人,多多睡觉吧。
肾丸求鼓励求老板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