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抑郁性神经症 > 患病影响

躯体症状障碍与自评量表的前世今生

白癜风分型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1017/4496031.html

随着社会发展转型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毋庸置疑,心理疾病正成为影响人类主要的疾病。

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一历史发展轨迹中,医院非心理专科也不能幸免,可以说也已成为诊治心理障碍的主要战场。据估计在心理障碍早期阶段,80%的患者因有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而就诊于医院各非心理专科,因心理障碍造成的症状而就诊医院的人群高达三分之一。

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些患者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是出在躯体上而是在心理上。同时,医院非心理专科医生大多数也没有意识或能力去识别这些患者,这使得在医院心理障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识别和治疗,漏诊误治屡见不鲜,有些甚至还会是医源性造成的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的命名史

虽然,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双心医疗理念也已提出十多年,但迄今如何识别及治疗医院非心理专科中的心理障碍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困难,这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以医院非心理专科中心理障碍的命名历史沿革就能体会到这种困难。

从最早期的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到隐匿性抑郁症、抑郁等位症、抑郁焦虑状态、临床无法解释症状(MUS)、亚健康状态、躯体形式障碍,再到现在的躯体焦虑障碍,不一而足。尽管有那么多的诊断名称,其实都是说得一个病,可以说历史上还没有那一种疾病光在疾病的命名上如此纠结,更不用说诊断治疗。

躯体症状障碍的名称由来

有鉴于在过去诊断标准中躯体形式障碍或临床无法解释症状的命名概念模糊、复杂、临床应用困难,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APA)年会上,发布了最新《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其中将医院主要以躯体症状为表现的心理障碍定名为躯体症状障碍,其特征是患者具有非常痛苦或导致重大功能损伤的躯体症状,或者可以有或者没有一个既已诊断的躯体疾病。

表现为对躯体疾病的担忧,以及在求医问药上消耗过多的时间或精力,包括对躯体症状严重度的不恰当且持续的思维,时间半年以上。

该手册特别强调的是此类患者大部分首先出现在普通医疗系统中,而不是精神病科,这些患者焦虑抑郁不明显、但躯体不适症状主诉繁多,识别沟通困难。这种现象其实早已被国内学者注意到,即不再强调抑郁焦虑或心理障碍的诊断,而是重视患者的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的诞生

根据医院心理障碍以躯体化症状为主的特点,国内学者编制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omatizationSymptomScale,SSS),并于年发表了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也就是说早于年DSM-5提出的躯体症状障碍,但量表的特点和躯体症状障碍理念不谋而合。

SSS量表为自评心理症状量表,共有20项题目组成,躯体化症状题目占50%,焦虑占20%,抑郁占20%,焦虑抑郁占10%。每道题目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又分为四个等级,患者一般能在5分钟左右完成,其阳性临界分值为36/37分,量表从多个维度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症状多少、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社会功能四个维度。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的组成内容

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的4个因子组成:躯体化症状占50%;焦虑占20%;抑郁占20%;焦虑抑郁占10%;

躯体化症状

1

?胃肠症状(腹胀、腹痛、嗳气、食欲差、便秘、便多、口苦、口干、恶心、消瘦);

?心血管症状(心慌、胸闷、气短、胸痛);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头胀、头重、眩晕、晕厥或脑鸣);

?呼吸困难、憋闷或窒息感、喜大叹气、咳嗽或胁肋痛;

?疼痛(背部、颈部、腰部或腿部等);

?易尿频、尿急、尿痛或会阴部不适;

?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短期内视力下降;

?咽部不适、喉咙有阻塞感、鼻塞或耳塞、耳鸣;

?手脚关节或身体某部(麻木、僵硬、刺痛、抽搐、颤抖或怕冷);

?皮肤系统(皮肤过敏、瘙痒、皮疹、或潮热、潮红、多汗)。

焦虑

2

?敏感、易着急紧张、或担忧害怕、甚至惊恐、濒死感或失控感;

?易激动烦躁、易怒、对声音过敏、易受惊吓;

?强迫感,追求完美,反复思考或重复做意义不大的事情

?疑病(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eddhu.com/hbyx/1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