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一则案例——
张女士,今年27岁,平素性格温和,活泼开朗,但近日总是整日闷闷不乐,开心不起来,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常一个人待在房间流泪。不想讲话,常感觉耳边有嗡嗡的声音,易烦躁,坐立不安,还伴有胸闷、心慌、头晕等不适。事情总往坏处想,严重时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有轻生念头,但想到关心自己的家人,未付诸行动。自觉做事情能力下降,精力差,容易累,什么事都不愿意做。饮食差,吃不下饭,入睡困难,睡眠差,有时彻夜不眠。
经了解,张女士自结婚后随丈夫至外地生活,双方父母都迫切希望其尽快怀上小孩,但张女士孕后2月被查出胎停,行刮宫流产。因父母不在身边,丈夫照顾并不细心,张女士逐渐出现焦虑,常常紧张、害怕,与丈夫发生冲突。后回到家中休养时和父母也发生冲突。
专家分析——医院心理三科主任杨海英主任医师分析,张女士这种情况属于“产后抑郁症”,是一种产生于女性产褥期的以各种抑郁症状为核心表现的一组症状群,它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产前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息息相关,张女士产前未充分做好怀孕的心理准备,情绪本已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且双方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期待及胎停后流产更加剧了她紧张和恐惧,导致生理和心理上均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进而诱发产后抑郁症。
2.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产后抑郁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的变化相关,因此产妇本人的健康状况对孕期产生抑郁情绪也有很大影响。
3.妊娠、分娩伴随着一系列的躯体和心理变化,虽然大多数孕产妇适应良好,但也有个别孕产妇出现适应不良。张女士因在双方父母的反复催促下怀孕,其本身对母亲角色认识缺乏,新角色的转变迫使其面临自身康复和育婴两大问题,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较大。角色适应不良,内心冲突加剧,是张女士罹患抑郁症的重要心理因素。
张女士住院后,专家团队根据张女士的病情,为其选用了适合其自身情况的抗抑郁药,改善情绪,同时配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改善其心境,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张女士逐渐恢复如常,不再整日呆在房间里,而是和丈夫外出散步,主动活动。遇到烦恼的事情,也会主动向自己的闺蜜、朋友倾诉,并寻求解决的办法。还重拾学生时期的兴趣爱好,坚持每周绘画,并用本子记录下自己的美好生活。
产妇需注意——1.注意心理调适:在有了孩子以后,年轻妈妈的价值观会有所改变。抱着坦然的态度接受这一切,有益于帮助产妇摆脱消极情绪。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而忘记烦恼。
2.放松自己的情绪:产妇在产后应努力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等待着体内激素水平调整,总会形成平衡,而使自己适应新的生活。
3.寻求家人帮助:产妇要学会寻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尽量让家人明白,不要只顾沉浸在增添新宝贝的快乐中而忽略了产妇的心理变化。请他们多陪自己说说话,及时告诉自己一些育儿的经验。
4.正确面对问题:如果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症状,要科学地治疗,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类药物,不要轻视抑郁症的危害性。
5.保持积极心态:孩子是年轻妈妈的希望之源,孩子的健康与幸福是妈妈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你肯定会遇上困难与烦恼,在坏日子时你也要保持好心情,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的,努力做好每件事。生育和养育是家庭事件而非女性一人的职责,故整个家庭每一个成员须调整自己,共同经历角色转换。
6.夫妻相互支持鼓励:有了孩子,丈夫会感到压力很大,他们会更勤奋地工作,妻子要理解丈夫;而丈夫也应该理解妻子产后身体的变化与照顾孩子的辛苦,主动分担家务。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和交流。
7.保证一个好的睡眠:产妇要学会创造各种条件,让自己睡觉。当孩子安然入睡时,产妇不要去洗洗涮涮,而是要抓紧时间闭目养神。
8.饮食好:产妇要吃营养丰富而又清淡的食物;与此同时,享受被亲人照顾的亲情,在感谢其爱心中,使自己得到心灵的调养。
9.适当运动:产妇可以带着快乐心情做适量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这能够转移注意力,不再将注意力集中在宝贝或者烦心的事情上,平日多运动,保持快乐的心情可促进体内制造安多芬素,预防忧郁的发生,因为“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杨海英主任提醒,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抑郁症本身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只相当于身体疾病中的感冒而不是癌症,业内通常称它为“心灵上的感冒”,也不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疾病。当然,如果我们不去重视它,那么常常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对家人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当然,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抑郁症患者无法承受生命之重,而产生的自杀危险。当身边人有此信号时,需引起足够重视以防止意外发生。专家介绍——
杨海英,医学心理科副主任,心理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江苏省第五期“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市十百千工程医学人才。擅长各种精神障碍的诊治,尤其对情感障碍、各类神经症、儿童青少年情感障碍、多动症、学习障碍、成瘾物质的戒断治疗、心理发育障碍等的治疗,婚姻家庭困惑以及儿童情绪障碍的处理。擅长运用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以及团体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年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来源:医院管理论坛报作者:医院李丽范利军
中国医管第一报|权威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