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除了打电话之外,如今更多人喜欢刷 昨天,医院情感障碍科的董介正医生跟钱江晚报记者分享了他最近在门诊中碰到的患者故事,年轻人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17岁的俊俊脾气暴躁
竟是被朋友圈刺激到了
一位患者是17岁的高中男孩俊俊(化名)。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即将结束,多数同学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加紧学习,而俊俊天天呆在家里,一天24小时有一半的时间捧着手机上网,只有偶尔心血来潮时会拿起书来翻翻。爸爸妈妈看着儿子天天如此,就提醒了他几句,不料反遭俊俊的一顿臭骂。
“我读的是普通高中,成绩平平,以后肯定考不上好的大学,即使上了大学读到毕业也是白搭,我对什么工作都没兴趣……。”
儿子的话深深刺痛着父母的心。尤其是临近开学,儿子几次提出要换个苹果手机,可父母认为他现在手上的小米手机还很新,没必要换,不料俊俊竟因此做出了伤害自己的事情。父母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千方百计把儿子“哄”医院,接受心理咨询。
在医生的引导下,他们回顾了俊俊近来的变化。从小,他性格内向,成绩优秀,上高中后不久,他开始变得脾气暴躁,而且还渐渐表现出爱攀比的心态。起初,是攀比手机,他多次提出班里多数同学用的是苹果手机,自己的小米手机太寒碜。慢慢的,他什么都要跟人家去攀比,尤其是看到人家在朋友圈里晒好吃的好玩的东西时,他就会生起闷气来,然后把气统统撒在父母身上,认为是父母无能才使他样样不如他人。
另一位患者是28岁的全职妈妈,曾经的她也是个温柔贤惠的姑娘,但自从生完孩子以后,她简直就变了个人。因为双方父母来不了杭州,她只能放弃工作自己带娃,又因为全职妈妈的生活单调,她开始迷上刷 “这两人最终的诊断都是抑郁症,用上抗抑郁的药物及结合相应的心理治疗后,病情很快就有所好转。”董介正医生说,但大家必须引起重视的是,经常刷 要少刷朋友圈
其实,对于社交媒体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匹兹堡大学科技与健康系资深教授、媒体研究中心主任BrianA.Primack有过调查研究,社交媒体使用频率和抑郁症之间有着明显且直接的联系。
比如,一周内访问社交媒体频率高的受访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那些频率低的受访者的2.7倍。
而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社交媒体上的受访者,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是那些在社交媒体上花费时间少的同龄人的1.7倍。
研究者们还特别讲到社交媒体的危害之一,即暴露于社交媒体上高度理想化的“同龄人生活”,会导致妒忌心的膨胀,并错误地以为其他人都过着更快乐、更加成功的生活。
董介正医生认为,这正恰到好处地点出了刷朋友圈的危害,有些人容易将人家在朋友圈晒的幸福放大,看到一顿大餐以为人家顿顿是大餐,一次旅游以为是人家经常去旅游,看着,比较着,无意间就造成一种心理压力,自卑郁闷感便油然而生。
所以,董介正医生想劝年轻人一句,北京多长时间治疗白癜风好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医院